[历史衍生同人]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71)
若遇守城,人人皆兵。这是祖先遗留下来的秦晋风骨,他们义不容辞!
“投降也是给金人做奴隶,我们宁肯站着死,也绝不跪着苟活!”
“就是!粮草没有了,还有树皮,还有草根,实在不行,我冲出去和金人拼了,让弟兄我们吃我的肉活下来!”
“金军不会善待我们的妻儿的,我们就是死,也要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王禀见城中百姓和自己想的一致,胸中翻滚着一股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热意,这股热意烧的他血脉喷张,恨不得将城门外还在不断叫嚣的金人大些八块!
“为了我们的家园!”
“为了我们的妻儿!”
“决不投降!”
“决不投降!宁死不做金人的奴隶!”
人群中响起几道此起彼伏的呼喊,而后一呼百应,坚决而响亮的口号如同潮水一般在太原守军和百姓中蔓延席卷,震耳欲聋的呼声中带着决绝的死志,像是给满是枯草的原野上放了一把火,足够壮烈,也足够悲凉,但很难熄灭。
以至于城外的金人都忍不住伸长脖子好奇地打探。
北宋承平日久,武风不振,赵家的皇帝们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种时候,陕晋百姓们个个提刀上阵,将敌人攻击最猛的太原,变成了整个北宋最坚固的一座城。
而不远处的汴京城,听闻金军又一次挥师南下的宋钦宗和主和派大臣们再也坐不住了。
“官家,这太原已经咱已经救了三次了,再就下去了岂不是浪费咱自己的军力?倒不如您派人劝太原三镇守军投降,若金人愿意拿走三镇后就投降,也不至于将汴京陷入危险。”
宋钦宗早就被上次的围城吓破了胆子,听到这种劝谏也是连连不断点头,连忙派使者到太原去劝降,顺便命康王赵构去和金人议和。
太原城内,已经瘦到皮包骨的王禀和张孝纯听到使者的来意后拍案而起。
“你再说一遍,官家派你来干什么的?”
使者被眼前两位武将吓到了,畏缩着又将来意重复了一遍:“官家说,太原三镇论理来说已经答应好割让给金国了,将军不妨......不妨投降的好。”
王禀怒不可遏,这一个多月来他们整个太原城为守城付出了多大努力,城中的牛马家禽全部宰杀,所有皮革树根草根全部被煮了来吃,死人已经吃过了,再到下一步恐怕就要以城中孱弱的老人充饥了...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京中居然派人来劝他不如投降吧?!
接连的饥饿和劳累让这位守城将领眼窝深陷,布满血丝的双眼因为怒气大睁,看向京中来使的时候把人吓得直哆嗦:“那官家知不知道我们在守什么?真以为降了金人就能保汴京的平安?就能让大宋继续苟延残喘?你不妨去问问这城外的老百姓,他们愿不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拱手相让,把自家的儿女变成任凭金人践踏的奴隶!”
“来人,给我将这京中来的骗子杀了!乱我军心者,皆是这个下场!”
天幕中的场面过于悲壮,让看的人心中酸涩不忍,皆陷入了沉默。
明意开口补充道:【其实一开始如果朝廷的援军能够起作用,太原这场守城也不必如此悲壮惨烈。可坏就坏在,赵匡胤制定政策将军权收于中央,其他地方的军队没有命令不能灵活救援,而朝廷的那帮废物又没有确切的情报和清醒的战略,最后只能让太原变成了一座无人问津的孤城。】
天幕上,已经坚守了二百六十天的太原城最终还是被攻破了。
在这二百多天的日子里,整个太原城凡十五岁以上的男儿全部参与了这场战斗,总人口数减少了百分之八十,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人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
即便是恢宏巨制的史书,亦不过是以寥寥几笔带过他们的所有努力。
城门被攻破时恰逢午后,金黄的余晖落在城头,竟带给人一丝错觉,仿佛这温柔的午后,不过是两年前很平常的一个傍晚。
守城将领王禀来到河边,毅然而然地跃下。
落日熔金。
余晖里,一名瘦骨嶙峋的少年躺在血泊中,听着敌人的马蹄踏近,连地面都被震得轻轻晃动。他本应提起自己的刀,但连日来的饥饿让他已经没有力气去握住不远处那把熟悉的兵器。
看着熟悉的落日,他恍恍惚惚好像回到了曾经,那个时候的他总在城里疯玩,每当夕阳低垂,城中飘起缕缕炊烟,母亲喊他回家吃饭的声音便会一声接一声传来。
拉长的调子仿佛又在耳边响起。
明灭的光影中,少年的脸上浮现一抹笑意:
“阿娘,我这就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
太原守城,参考《靖康要录》《续宋编年资治通鉴》《汴京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