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39)

作者:撑伞躲猫猫 阅读记录

眉州,苏家父子三人点点头,这个主张有道理,虽然他们自诩文采不错,但事关国家用人,自然还是要选用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治国不是靠写诗就能成的,这波赞同王介甫!

【王安石变法的诸多政策里,被抨击的最猛烈的就是“青苗法”。简而言之,这个办法就是把国家变成一个银行,每年春天借钱给种不起地没粮食吃的老百姓,等到秋天丰收以后又从老百姓那里收回两分利息。这个办法王安石自己在地方上当县令的时候实验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于是他就想把这个政策推行到全国。】

【此政策一处,满朝哗然。当时抨击王安石的唾沫星子估计能把他淹没了,有人说他赚老百姓的钱不要脸,有人说他改老祖宗政策是要下地狱的,也有人说这是盘剥百姓为他自己敛财。】

不只是明意嘴里的那帮大臣开始跳脚,天幕外宋仁宗身边的一干臣子也忍不住发出了议论,这,朝廷放贷给老百姓,古今未有啊!

像是没有听见明意说那些朝臣怎么骂自己的,王安石转过身子冲儿子解释道:“他们这些人没有骂到点子上,为什么要给老百姓放贷,因为地方上豪强都是在以高利贷的方式盘剥百姓,国家把放贷的权力拿到自己手里,相当于是不给那些豪强压迫百姓的机会。二分利息是百姓可以还得起的,但那些富户的债老百姓却一年又一年还不完,国家拿两分利使得财政缓解,百姓生存也有了保障,何乐不为?”

虽然现在的自己还未主持新政,但王安石却能一眼看出重点所在。

王雱默默点头:记下了,骂人要骂到关键上,否则父亲一律当没听见......

【王安石想用这个法子抑制地主兼并,可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北宋优待文臣,那些压迫百姓的豪强地主,大部分都是文官,动了文官的利益,他怎么可能不被骂?再加上王安石和宋神宗都犯了一个错,那就是操之过急。】

【王安石自己在地方上实行青苗法,前提是他自己是个品行有保证的好县令,可当他把这个法子推广到全国,守旧派君子不与他合作,他就只能任用一些投机取巧追名逐利的小人,小人借着新政的名义强迫百姓贷款,过度征收利息,于是好好的法子反而沦为了迫害百姓的工具。】

青年苏轼听到此处气得拍膝:“可惜啊!都怪那些保守的文人,为什么不和他合作!”

弟弟和父亲一齐看傻子一样看向他:“对啊,为什么?”

【苏轼当年在杭州当判官时就看到了青苗法的弊端,老百姓因为交不起利息要被判决入狱,而年轻的苏轼必须亲手写下判决结果,每一次落笔对他来说都是煎熬,王安石的出发点是好的,而苏轼看到的是具体的执行,一个一意孤行意志坚定,一个选择和守旧党站在一起,新法设立,二人自然不可能一致。】

刚刚说话的苏轼闭上了嘴:......

【但是王安石的变法就真的那么坏吗?倒也未必。王安石裁减财政开支、裁减军费取得了大成效,国家财政收入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据资料统计,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也就是说,积贫这一状况是有了一定的改善的。】

天幕外的宋仁宗听呆了:够花二十年,那是什么概念啊!他在位这么多年,财政从来都是入不敷出的!

【王安石新法大兴水利,限制地主盘剥,部分地方的老百姓是受到了好处的。但是关键是,老百姓不会写文章赞美他啊,能够玩弄笔墨的终究是那些利益受损的文人,他们在宋神宗身边吵吵嚷嚷,宋神宗就去问文彦博:“百姓获益,难道不是好事吗?”

文彦博怎么说的:“官家您是和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和百姓!”】

远在眉州的苏洵气得也想摔杯子,可低头一看,这个茶杯是自己专门托人从江南选的,还是忍了忍骂道:“说的这叫什么话!读的书都喂狗了!”

【军事上王安石推行强兵之法,使得北宋军队战斗力有了明显提升,成果当然也很明显,熙宁六年,王安石指挥王韶收复河、洮、岷等五个州,受抚羌族三十万帐,总计扩地两千,这放在整个宋朝都是很难取得的成绩。】

北宋朝臣震惊了:这这这,他们从来只有被按着打的份,竟然还能收回失地吗?

但也有唱反调的:“逞这般能耐有什么用,一打仗受苦的岂不是边关的百姓,不打仗才是最好的出路!”

天幕对人不是没有影响的,一些原本意见不同平时不敢说话的臣子此时腰杆子硬气起来了:“按照您的说法,我们别练兵了,等西夏打过来大家一起去投降,国亡了也不用自责,都是为了百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