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21)

作者:撑伞躲猫猫 阅读记录

站在麦田中间,脸上带着孩童般天真满足笑意的就是苏东坡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田间劳作,他已经不复刚到黄州时的样子,而是和周边大多数老农民一样,被紫外线晒得黑了一圈,整个人也在忙碌的农事中越发消瘦。但体质越发康健,精神也越发昂扬。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看似脆弱的麦秆与清朗的天空堆物,当年在徐州任上描写老百姓的丰收,苏轼那时是抱着与民同乐的心态,但说到底也是一个看客,谁能想到,如今的自己就成了画中人?

乐颠颠地拿着镰刀跑到邻居家,苏轼虚心地向当地的老农请教了割麦子的正确姿势,以及如何省时省力、如何防大雨、如何保证来年的土地肥力。

“看明白了吧?”同样是半吊子的苏轼自以为学的很不错,煞有其事地给儿子们示范了一遍,拿着一把自己割下来的麦穗洋洋自得。

“看明白了。”儿子们和凑热闹的孙子一齐应答,一家子人随即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作中。

历朝历代的诗人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丰收,但只有亲历者才明白其中的艰辛。

麦苗成熟的时候正是夏季太阳最毒辣的时节,为了防止突如其来的暴雨将麦穗打落在地里面烂掉,农人们必须抓紧时间争分夺秒抢收。早一天不行,晚一天也不行,这是参照二十四节气,代代相传的农家智慧。

苏轼在太阳下暴晒了一个下午,汗流浃背、脸热头晕,身体四肢已经酸胀难耐,但看了看还有大片未收割的麦田,他还是选择继续劳动。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他总算懂白居易的这句诗了,并且他甚至有些自得,别的文人一定不能像他这般领悟的透彻,下次见到弟弟一定要跟他炫耀一番,或者直接把弟弟拉来劳动也未尝不可。

“这可比写诗辛苦多了。”为了给儿孙们做好表率,苏轼只敢背地里嘟囔,略微喝口酒歇一歇便急忙又回到了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劳动里。

【小蝴蝶: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天幕外,宋仁宗赵祯和大臣们一起坐着看苏轼种地,看到画面中的苏家老小动作娴熟挥汗如雨,不时地点点头:这法子不错,要是能让朝廷里这一帮官员以后都去体验一下种地的艰辛,是不是就能在职位上多考虑一分老百姓的不容易?

【粮食收了,下一步我们苏大厨就该上线了,再次感谢苏东坡无论吃点什么都要写首诗来纪念一下,今天他吃的这道菜呢,叫做“二红饭”。】

【以下直播涉及付费,请各位观众付费购买......】

现代直播间的观众已经熟悉了平台各种圈钱的套路,有人离开,有人淡定充钱。

北宋,天幕上这骤然的一出让所有人陷入迷茫,付费?给钱?

宋仁宗原本对自己不能看下去感到心焦遗憾,就在这时,宫外送来一道及时雨,原本在海州的沈括跑死了几匹马,终于赶到了汴京。

沈括一路风尘仆仆,在觐见皇帝时也未来得及收拾自己狼狈的行装,重重地给宋仁宗赵祯磕了个头,朗声道:“回禀陛下,草民这几日研究,这天幕可以对话交流,可以预约开播提醒,可以给那神迹中的女子打赏,亦可以对她提问。”

怕皇帝和大臣们听不懂,沈括又换了种说法:“就和汴京城勾栏瓦舍里的说书摊子一个道理,给赏钱就能继续说,还能一问一答解疑答惑。”

宋仁宗和朝臣们听完,脸上都挂上一种名为不可思议的表情,合着他们看了这么多日,这神迹还给了这么多门道?

宋仁宗急忙开口对侍从道:“快派人去拿钱给这位沈先生”,但随即一想,自己国库里面也没多少钱,在场的又不是他一人,他不信他这些臣子们不想接着看未来走向。

韩琦是个聪明人,当今圣上话音一顿他就知道要怎么接话,主动站了出来对群臣道:“事关江山社稷,我等臣子自当为官家效劳,诸位大人不如各拿出几顿酒肉钱,让这神迹继续演下去。”

宋朝优待文官,在场的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小金库,当即催促着沈括给那神迹中的神仙送银子,甚至有人让他问问神迹饿不饿,汴京城里可有大把的山珍海味可供神仙享用。

李导看着后台猛增的收入,脸上的褶子笑成了一朵花,这就对了嘛,天知道他这套平行时空投放设备花了多少钱,他总得想办法慢慢收回来。

不过陶渊明没钱,苏家几人是主角,北宋的老百姓好多温饱都不能保证,他总不好意思收钱,李导爽快地给这这些人开了免费畅享通道,至于乾隆赵匡胤和那些待遇优厚的文官,他准备把价钱再抬高几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