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阶(359)
贺安清则通过掌心传导了一些精神力过去,安抚他的哨兵,公共环境常常令哨兵感到不安。
他们绕小巷子来到了琉璃大道,这里有很多朝拜的人,其中一些衣着褴褛,看样子是自远方而来,趴伏在地上,嘴里念念有词地祷告。还有几队佛会学校的学生,在净堂门口参观。
贺安清远远看到了对境桥,那是被水系包围的联邦驻外办事处唯一的出入口。每年来坛城,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里面,此次却是来到这一边,与往日尘境相对,恍如隔世。
胃里发出的抗议,打断了他的感慨,郑惑弯腰凑在他面前,说道:“先带你去吃饭,饭馆儿我还是知道几家不错的。”
他被拉着走进人群,撇嘴道:“就六十六道菜,能做得多好吃。”
其实在联邦人眼里,不光青川是蛮夷之地,圣地也好不了多少,联邦人骨子里都是瞧不起的,觉得他们愚昧无知。
郑惑没有解释,他挽着贺安清的手,从琉璃大道穿过信徒聚集的广场。这中间屹立着一座镂空白塔,比净堂矮一些,建在方形塔基之上,要使劲儿抬起头才能看全。
塔身用汉白玉打造而成,与净堂的材质一样。塔顶镶嵌着五颜六色的稀有宝石,大而亮,每一颗拿下来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钵型塔身是空心的,中间供奉着一座小臂长短的象牙塔。顾名思义是象牙雕刻而成,而这种象早在风罩来临之前就灭绝了。
这是易教的法器,寓意理想之地,小塔雕刻精美,六角形檐角,分十三层,象征异能人的力量。
许多人排成长队,等待着近距离的朝拜。塔的一边被军人把守,正面铺垫,两侧站着两个僧侣,将每一个行过跪拜礼的信徒及时拉起,来确保队伍通行的速度。
贺安清边走边看着那些人,仿佛天地之间,眼里只剩下对信仰的崇拜,无论站在哪个地方都虔诚地注视着法器。这让他与郑惑的处境更安全,因为别人根本无暇顾及他们的面容与身份。
郑惑见他好奇,弯腰凑过来耳语道:“他们有些人是从故乡翻山越岭徒步过来,就为了在这一刻,将自己仅有的钱,捐出来给佛会,再安心地回家,明年再来,往复如此。”
当贺安清近距离接触这些他无法理解的人们,耳边环绕着祷告的声音,焚香让此地烟雾缭绕。他的鼻腔灌入了一些沁人心扉的气味,让他逐渐淡化了嘲讽的印象,认真地问道:
“信仰给他们带来了什么?食物?金钱?爱情?或是更好的生活?”
郑惑摇摇头,说道:“平静。”
他想起了袁印光的忏悔,大概是受从小接受的教育的影响,他倒是没有特别悲观,道:“如果说精神力是浮躁与冲动的根源,那么信仰则相反。无论初衷为何,它的确能让人平静、专注,并保持希望。”
闻言,贺安清没有说话,他想,也许是吧。
平静。
江珩寻求的大概就是平静,在无数个夜晚,抱着经书诵读,幻想着母亲的样子,期待着重逢的一天。
他们与人流背道而驰,幸好郑惑身形魁梧,帮他挡掉不少涌过来的信徒。即便这样,毛线帽也险些被挤掉,他只能一手捂着头,像洄游的鱼,逆流而上。
躲在郑惑身后的贺安清无比安心,他知道无论前面有多少艰险,这个人都会替他挡住,成为最坚实的盾。
两人好不容易出了广场,向着净堂的反方向走去。
离中心区越远,越有烟火的气息。即使是坛城,大型的现代化商场或是游乐设施也几乎看不到,大多都是本地人做的小买卖,或是集市一类,而且这里不限制精神体的释放,与燕都的风貌完全不同。
“这个地方叫莲花街,很多原住民在这做生意。”郑惑拽着他的胳膊,躲过一个装满烤饼匆匆而过的拖拉车,“到我这边来。”
贺安清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一头牛的精神体在拉着车走。烤饼的香味飘过,食欲确实被勾了起来。这些天不是干体力活,就是在睡觉,天天饥肠辘辘,只有消耗,没有摄取,他的目光也随之飘了过去。
郑惑看出他的意图,步子迈得更大,他只得一路小跑跟上。
莲花街每条路都很窄,而且分支很多,花上半天时间也未必能全逛完。
路两边是一个接一个的摊贩,卖的东西从食品到衣服,还有小孩的玩具,可以说是衣食住行应有尽有。而且他发现,无论是琉璃大道还是净堂广场,或者是平民的集市,都弥漫着焚香的气味。
这里的香有种木质香味,不刺鼻,吸到肺里,感觉能从血管分散到身体各处。在轮圆殿里,袁印光将濒死的他拉回来,他闻到的也是这种香,只不过那几乎没有杂质,浓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