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高俅后我手拿权臣剧本+番外(76)
只是他毕竟不能真的“造反”,所以也只能慢慢来了。
“可是学究,我这两年搞的动静也不小,连蔡京都被处以极刑了,就算我想低调也不行啊!”
“学究的意思是太尉可暂避其锋芒,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太尉,您要做一个让别人捉摸不透之人,亦或是做一个让别人以为一眼就看穿之人。”
高俅点头表示明白,就是立人设呗,这个好办,他这两年搞的动静虽然大了些,可除了蔡京,其余皆可算得上“不务正业”了。
“学究,军中那边最近低调些,打赏银钱之事就往本官挥霍无度上面引。”
吴用嘴角一弯:“放心吧太尉,那边我早就交代好了。”
高俅再次满意的点头:“还是学究懂我。”
第二日
高俅不情不愿的在朝堂上听着上面对童贯等一众将领军功的封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童贯领兵平西夏有功,特升为校检少傅,领枢密院事。另种师道功劳甚伟,封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以及道军承宣使,原鄜延总管刘延庆升为保信军节度使,宋……”
赵佶旁边的小黄门尖着嗓子念着这一长串的封赏,而高俅还在其中还听出了一丝妒意。
同为残缺之人,童贯却做到了如此高位,别说小黄门了,就是在场的朝中大臣脸色也颇为不对劲。
按理来说,枢密院事虽然可以调动禁军,但其职位却该由文官担任,没见身为武官的高俅都做不了这个位置吗!
结果现在却由一个宦官当任,而且自古以来权倾朝野的宦官不是没有,可哪个宦官是有上朝的权利的?
高俅看着那些文官一个个脸上不自然的模样也觉得颇为好笑,不过话说回来赵佶确实太胡来了,这也是因为他的一点虚荣心作祟。
但凡当皇帝的,那都是既不想手下武将权利太大影响皇权,又不想在对外用兵时失了面子。
可惜当初他们赵家的老祖宗一出“杯酒释兵权”后,这大宋在对外上就没强势过。
当初赵佶在蔡京的极力劝说下让王厚出兵河湟,而童贯就是当时的监军,可赵佶这个怂包本就犹犹豫豫的,所以他因为宫中的一场大火就认为此乃不祥之兆,然后立刻派人送信让大军退兵。
童贯作为监军在查看信件后就将其藏于靴中,然后对众人道:“陛下希望出兵成功。”
反正搁高俅身上他是没这个胆子的,所幸当时大军成功收复了河湟四州,童贯不仅没受罚还升了官,因此在赵佶心里童贯是个真厉害的人。
当初赵佶坐上皇位后为了给“一无是处”的高俅升官,可没少把他往军队里塞混军功,所以不管赵佶有多宠爱高俅,在他的心里高俅就是个花花架子,比不得童贯的真才实学。
等小黄门念完名单后赵佶也照旧夸了一番童贯,童贯自是千恩万谢。
“童贯啊,你这刚回来肯定也舟车劳顿,朕也就不留你了,退朝吧。”
“退—朝—”
赵佶走后,众大臣们纷纷对着童贯表达祝贺,高俅也在其列。甭管朝上众官员心里怎么想,大家表面上都恭恭敬敬的。
可童贯似是故意一般,他偏偏只对着高俅的方向作揖:“高太尉。”
高俅再次回礼:“童院事。”
“本官刚回来不到两天就听闻高太尉搞了不少花样出来啊!”
高俅个子不低,且长时间的高位让其在言语间都不怒自威,可那童贯已经高达六十三岁了,但其气势却生生压了高俅一头。
“让院事见笑了,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事。”
童贯紧逼不让:“哦?本官可不信太师会栽在一个只会做些上不得台面之事的人手中。”
高俅微微低头掩盖住自己的表情,说实话,他很想现在就刀了童贯。
周围的官员们都以看戏的姿态看过来,尤其是现任宰相,蔡京死后原先的副相顶替其位,但他已经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了,说的话也没那么多份量。在他眼里,童贯和高俅不过狗咬狗罢了。
“不知高太尉可否赏脸去樊楼一聚,有些话酒桌上谈比较合适。”
童贯收起气势凌人的姿态,然后主动发出邀请。
高俅抬头后淡淡一笑:“自无不可,只是这顿饭还是让下官来请吧。”
“行,那这便出发吧。”
童贯率先离开宫门,高俅紧随其后,周围官员们在二人走后也纷纷交谈起来。
宫门外,吴用先看到了童贯,童贯睨了他一眼就走向自己的马车。
“去樊楼。”
高俅交代了一声就坐上马车,吴用也跟了上去。
为防隔墙有耳,吴用轻声道:“太尉,如何?”
高俅皱了皱眉头:“来者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