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大秦帝国教书的日子+番外(93)

作者:花灯见 阅读记录

“臣确实有些着急了。”顾衍没有否认,摇摇头道,“只是灾年会造成流民,就算有秦法约束也抵挡不住百姓们求生的意志,到时候王上难道想要大秦的每一处狱所都充斥百姓的尸骨吗?而且抵挡流民,囚禁刑徒也会消耗国内的力量,给六国可乘之机。所以,臣不得不急啊!”

“先生没有向寡人开口要粮,是已经有解决方案了吧。”嬴政听了顾衍的解释,没什么情绪的继续说,“不然,我今天早上就该受到先生要调国库粮食的消息了。”

“臣昨日已经安排下去了。”顾衍没有否认自己在想不到解决方案的情况下,会向嬴政开口要粮,“赈灾和建造共同进行,给鳏寡孤独等无法参与劳动的人按日分粥,有劳动能力的全部参与到城池、道路、水利等建设中。至于细节,恐怕还要各个受灾的郡自己统筹。”

“嗯,这样也好。”嬴政点点头,“前线战报,蒙将军马上就要开赴朝歌了。”比前世早了两年。

顾衍秒懂,“臣会立刻重新安排学馆事宜,最迟在明年开年的时候就可以在新设的县上设立学馆了。”现在的学馆制度还不算完善,很多地方的教师都是从秦国原有的博士中挑选的。嬴政不信任当地的那些所谓士族。

“先生办事,寡人很放心。”

两人又聊了聊如今的局势,从昭襄王开始就实行远交近攻政策的秦国到了嬴政这一代已经隐隐有收网的态势体现出来了。能一统天下的国家,其实在它们确定自己的地理位置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韩、魏是想都不用想的,位于四战之地的国家现在还没有被邻国吞噬都算是它们强大的标志,争霸是想都不用想的。

而赵国和燕国常年抵御匈奴,国内的力量几乎无法对抗秦国,也不足为惧。剩下的,就是从未和秦国有过大面积交战的齐国和领土广袤的楚国。

“王上还是不要太过心急,对所得之地,我们务必要做到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1),方可稳固江山。”顾衍觉得以现在的速度,说不定到秦王政十年左右,秦国就能一统天下了。只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拿下所有国家,对后续的统治压力太大,实在不是好计划。

“寡人知道。”嬴政看着王座背后挂着的六国地图,拿朱砂在上面划去了魏国和韩国的大半土地,然后在朝歌上画了圈,“蒙将军和我说,先生在他出征前就嘱咐他过村镇与当地的三老立下盟约?”

“大部分百姓都不喜战争,只要军队不随意屠戮、不抢占粮食就不会遭到抵抗。”事实上,现在的百姓都习惯了躲避兵灾,只是秦国的行军速度很快,大部分村庄在没有撤离的时候秦军就到了。这样的行军速度得益于顾衍曾经交给嬴政的马鞍和马镫被完全装备在了骑兵上。

作为先头部队的骑兵总是第一个见到别国百姓的,但骑兵人数不足,如果当地百姓抵抗很可能会造成骑兵的损失。为了减少这种非战争损耗,顾衍说服了蒙骜挟制军队,绝不扰民。当然,这样的举动也使本就名声在顾衍的安排、宣传下有所好转的秦军在乡野地方更加畅通无阻。

“先生带兵的时候,也是这样做的呢!”嬴政随口赞赏了一句,然后问道,“先生昨日说要找寡人,所谓何事?”

顾衍将在袖子里放了一个早上的计划书拿了出来,交给嬴政,“最近臣管理俗物,深觉官吏结构复杂,分工不明确。虽然大家都是栋梁之材,但却不能专精一事。而且若是需要专人管理的时候,往往找不到负责人能回答臣的问题。”

嬴政点点头,翻看了一下顾衍那个名为官吏职责划分的计划书。其实现在的官吏制度还是有一定分工的,但大部分都是只负责服务王室,对全国却没有能够管理的中央机构,很多事情都是国君自己处理。想起自己前世每日勤于政事,很多事情还是无法兼顾,嬴政就知道顾衍的这种计划在秦国一统天下后是多么重要。

耐心的看下去,发现顾衍其实只是打了个框架。比如三公都没有动,但是将负责王室相关的太仆、宗正、少府、詹事、给事中、中常侍等等大量官职分到了一起,全部属于宫廷官员,然后在丞相下分属大量的部门,虽然暂时还没有命名,但顾衍已经将各个部门分管的内容详细标注了。

“这样日后王上若是想知道什么,也就不必为难左右丞相了。”顾衍笑着说,“毕竟臣下们都是人,不可能全知全能。”右丞相就是他这个位置,金印紫绶,掌丞国君管理万机。而左丞相是负责监察的御史大夫,银印青绶。

顺便说一句,秦国的三公虽然叫三公,但事实上只有两个人,另外一个职位是太尉,但这个职位是虚职,只和九卿并列,位于三公之下。军队官职的任免权,一直被牢牢掌握在秦王的手里,所以顾衍在计划书里就没有提这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