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帝国教书的日子+番外(105)
乡人偷偷看顾衍的神色,见他虽然神情不悦,但好歹没有发火,于是又七嘴八舌的说,“不过自从王上继位,乡里有了水渠和水车灌溉方便了,地能浇上自然就长的好。”
“对,还有前几年推广的曲辕犁和耧车,一个人也能种一大片地。粮食上来了,孩子自然就能养活了!”
顾衍微笑着听着农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话,丝毫没有不耐烦的样子。就连他怀里抱着那个小家伙去摸他的发簪,他都笑着安抚了。
这时一个老者拄着鸠杖(2),慢悠悠的说,“其实啊,以前就是精心照顾,很多婴儿也活不过三岁。大都是饿死的,贵人您想啊,孩他娘吃不饱就没有奶水,只能整日用野菜汁和一点麦汤喂刚出生的孩子,那婴儿怎么活嘛!很多病,都是饿病。”
不愧是被授予玉杖的老人,他一说话周围的人都赞同的应声。
而顾衍肃着脸,轻声问,“老人家,如今用铵肥,粮食增产了三倍有余,可还有大量的孩童死于饥饿带来的疾病?”他出声在钟鸣鼎食之家,自小是乳母哺育,后来有衣食不愁,奴仆成群。就是顾氏族人,也因为宣太后的庇护从未遭受这般痛苦。
“自然自然,王上仁慈,只加了三成税,各家各户都能留下些粮食。就是下田产的麦,只要肯下功夫,也能吃些饼子过活。孩子自然就多了哈哈哈。”说到高兴的地方,老人笑着说,“听说乡上有书院,等我家孙子大些了,也能送去识几个字了。”语气中尽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啊。”一旁的一个荆钗挽头的妇人笑着附和,“虽然今年遭了蝗灾,不过王上和丞相下令赈灾,可是救了大伙的命。现在种了冬麦,只要好好干,明年定然有个好收成,好送我家大儿去念书。识了字,往后的日子就好过啦!”说着,她不好意思的向顾衍笑笑,伸手将顾衍怀里的小不点接过去,这是她家的孩子。
听到乡人们说的话,顾衍从刚刚听到大量孩子死亡时就掉着的脸,才重新笑了出来。
等农人们散去,顾衍才重新牵着小少年的手,笑着说,“小君子你看,我本以为孩子夭折都是因为照顾不周,或者无医无药。如今听了农人的话才知道,粮食相比起医药来说更是急需品啊!”
“今年遭了蝗灾,大家的日子都苦些。明年只要肥水充足,定然会是个丰年!”顾衍最后下结论。
小少年不知道在想什么,一句话也没说。顾衍也不在乎,此时的贵族大多不看重百姓的想法,他说这些话也不是为了博取赞同的。
两人在村里又转了一会,就回到了顾衍的马车旁。远远的,小少年就看到了自己的堂兄站在那里,立刻欣喜地挣开顾衍的手,向自己的亲人跑去。再怎么聪颖,他也只是个七八岁的孩子,长时间离开亲人和仆从还是让他非常不安。
而韩徒也看到了顾衍,同样看到了顾衍满是脏手印的披风下摆和袖口,立刻知道是自家的主君又去和乡人们聊天了。不需要吩咐,他转身从车厢里拿出另一件帮顾衍换上。
等顾衍整理好自己的衣服,那边已经数落了小少年一顿的贵族青年端正的向顾衍行礼,“多谢丞相相助,张氏无以为谢。”说的就是他和小少年的家族了。
“君子多礼了。”顾衍点点头回礼,他从来没吩咐韩徒隐瞒身份,所以对方从他仆从那里知道他的秦丞相也很正常。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就各自登车告别。
如今的贵族就是这样,即使知道对方是敌国的高层也不会有任何敌视的情况发生,当然当中侮辱他人的国家和家族的话,对面肯定会拔剑的。正因为对贵族教育出来的君子保持着绝对的信心,顾衍在外遇到游学的贵族,只是不主动表面身份,但也不避讳自己的身份。
如今的贵族里姓张,又着青衣的人可不多了,毕竟韩国都快被秦国打没了(3)。顾衍虽然没有打听他们的张氏是哪里人,不过心里也猜了个七七八八。
这边,小少年抿着嘴对着自己堂兄坐着,严肃的不知道在想什么。
“阿良,你这样是受了惊吓?”那边张家堂兄担忧的看着自己的堂弟,“需要请疾医来看看吗?”
“大兄,良无事。”小少年,也就是韩国丞相长子张良闻言含蓄的笑了出来,摇摇头拒绝了兄长的好意,“良只是在想,日后良一定要成为如顾丞相那样的丞相,强我韩国。”
“阿良心有大志是好事,只是也要主意自己的身体,莫要让家里大人担心。”堂兄果然没有再问,一边关心一边看着书,“再过几日我们也要回新郑了,离开太久还真是有些思念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