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是真+番外(76)
他妈妈显然是不相信他的话,她现在越来越觉着自己孩子的人生已经不由他自己控制了。
这是她生的孩子,他的喜怒哀乐自己再清楚不过,自己的儿子每次回来越来越清瘦的身影,青黑的眼底,疲惫的眼神,她除了心疼也只能心疼,她跟他爸爸现在是什么都帮不上他。
甚至是,他某一天某个时间在干什么她跟他爸爸都不清楚,她越来越觉着这不是她的孩子,她想,这种感觉北安的爸妈一定没有。
第44章
可是她猜错了,这种感觉宋北安的爸妈不比她好多少,宋北安越飞越高,她爸妈也开始有种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属于自己的感觉。
其实就是这样,小孩子会一天天长大,他们会有自己的人生,生命是轮回交替的过程,小孩子总是要一步步往前走,可父母会老去,会渐渐跟不上小孩的步伐,就像小时候小孩跟不上父母的步伐一样,可人生总还是要继续啊,做父母的只有摆正心态才能让自己不那么难熬。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纪伯伦《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这是宋北安当初看时就很喜欢的一首诗。也许这种感觉会被人评判为冷漠,可宋北安仍坚持做自己的不二臣。在她看来,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她的一位学心理学的女性朋友曾跟她谈过这个话题,她那位女性朋友对“养儿防老”这个观念有点抵触,她说,你生养一个孩子,在他身上花费时间和金钱,但其实,小孩在他小时候已经回报了你的这种付出,在他12岁之前他完全的依赖你,服从你,你对他具有绝对的控制权,这些他赋予你的这种权利已经让你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这话宋北安只赞同一半,如果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完全利益化说,其实现实中的绝大部分父母都在做赔本生意。
宋北安希望的最好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互不强迫,但她的少女时代终归还是活在了她母亲有关活泼的绑架中,这是她心里永远都愈合不了的伤口,但是即使她母亲跟她道歉了又能怎么样?更何况她母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没有做错,只能说性格不合,她永远都变不成她母亲想要的那种女儿,活泼,会撒娇,会挽着她的手去逛街,会在朋友圈发各种自拍。
后来宋北安想开了,她就是她,她的性格就是这样,除非把她骨血碾碎重塑一遍塑造成她妈妈想要的那种样子,否则她永远就会是这种样子,沈周安曾说过,像她这样的性格也没什么不好的,如果世界山所有人都是千篇一律的性格那才是最无趣的。
宋北安总是一遍遍的告诫自己,她妈妈曾经跟她说过的那些伤人的话她以后一定不会跟自己的小孩说。
我们一辈子都在等父母说对不起,父母一辈子都在等我们说谢谢。
这是宋北安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可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微妙关系岂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和“谢谢你”就能解决的?
想到这些,宋北安心里有点难受,但她向来鲜少有大的情绪波动,很多时候都是淡淡的笑,可对她再熟悉不过的沈周安只一眼就看出了她的不开心。
宋北安曾问过沈周安,为什么他会对自己的喜怒哀乐摸得门清,沈周安当时用那种再调侃不过的语气说:“因为我跟你一起长大啊!”
后来宋北安才知道,那是因为沈周安的视线从始至终就一直落在她身上。
宋北安吃过饭后坐在沙发上陪沈周安妈妈看了会儿电视后就起身告辞,沈周安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他爸妈应该是有好多话想跟他说的,宋北安一个外人在也实在不方便,沈周安依依不舍地把宋北安送到了家门口,背对着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他妈妈,对宋北安道:“我下午带你出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