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主的科技之路(180)
之前五亩南瓜卖了一百多积分,南曼顿时就明白搞种植业只种普通粮食是发不了「大财」的。
从农场出来,外面的时间没有流动, 但她身体和精神力的疲惫却是货真价实, 南曼真正闭上眼睛睡了大约半小时, 被寝室「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
“师姐, 你这是要出去?”
迷迷瞪瞪看着钱秋已经重新穿好衣服鞋袜,南曼好奇地问了一下。
毕竟之前俩人说好今天下午不出门的。
钱秋指了指门外:“刚才刘师姐过来了一趟,说教授找研二研三的开会,应该是要讨论后面的论文选题。”
这时候研究生们发个论文是学校很重视的大事儿,所以这也是读研究生的任务之一。
“那你去吧,我再眯一会儿。”
研一生ꔷ南曼此刻还不需要完成这些学习任务。
钱秋离开寝室,南曼闭上眼睛却又感觉睡不着了。于是干脆就起床开始刷题,最近童教授时间很多。
所以这周开始她的化学课又重新续上。
唯一不同的是,这回是一对一授课。
酸爽啊!
傍晚时候,钱秋才抱着一堆书回来,目测这场会开得有些久啊。
“南曼,有你的信。”
南曼接过信看地址就知道是家里来的。
但她没急着拆,反而问道:“你去收发室了?”
新学期A大成立「收发室」,目的是方便全校师生的通信和订阅杂志报刊。
“我刚才开完会直接写了封信把毛线票寄回家去了。”
刚才刘师姐过来告诉她要去开新论文课题研讨会时,她就意识到自己很可能没法再给父亲织毛裤,开会时听到童教授定的课题范围,她放弃最后一丝侥幸,很干脆地当场写了一封简单的家书寄出去。
坏了一年多的邮筒也终于又能用了,借着弄收发室的事情学校总算想起来让邮局的人来把邮筒重新弄好,A大师生总算结束了寄一封信要跑好几条街去邮局的悲催生涯。
钱秋寄完信,习惯性地就想看看有没有自己的来信,却不想看到了南曼的信,干脆就给她带回来了。
说实话这时候的信件丢失相当严重,收发室只管存放却不怎么管取信人的身份核查,只要报上名字就可以把信拿走。
南曼这封信的信封是南和平写的,可几张信纸却是三个不同的笔迹,准确来说这应该算是三封信。
一封是父母的家书,无外乎嘘寒问暖和叮咛嘱咐。
一封是南二叔让南燕代笔,这是来跟她报喜和表达感激,家里的南瓜大丰收不但替自己家解决了好几个月粮食问题,同时拿去卖了一点换了十几块钱,然后又跟同村人以十斤南瓜换一斤粮食的交换方式换了几百斤粮食。
总之一句话,家里今年又不缺粮了,最后是简单说了点南川参加工作很受厂里重视,再次又说了一些感激的话云云。
最后一封是张喜来大队长写的,信的内容没有南二叔那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琐碎,但透露出来的信息却最为详细。
除了把上面过来考察奋斗大队的事大致说了一些,同时也透露出因着这次化肥使用效果显著,现在整个公社的化肥票一票难求的现状。
最后又提了一下,上面考虑明年让兰城农业研究所和省城农业研究所合作一个农业研究项目,新的项目会在兰城下面几个县选试验田。
从县里到公社里都觉得是个表现的好机会。
所以很多公社都纷纷争着报名,光明公社最大的砝码就是出来个「先进典型」的奋斗大队。
所以公社书记就想着拉上奋斗大队一起去使劲。
但张喜来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先问问南曼,他不敢大意,想问一下南曼,这选入试验区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说实话南曼也不知道这算好事还是坏事。
但她可以去问问明白的人,学校的老师们都是很有阅历的人精,这种事到底有没有好处,他们哪怕不是亲身经历,却也可以看出门道。
身为系主任的张老师是南曼最好的咨询对象。
“自然是要争取,不说别的,就冲这化肥和机械指标的偏向性那也是尽力争取。”
这话很直白也很现实。
张老师是陵城县人,他觉得如果自己在老家,为了乡土情也得去走动关系帮着家乡争取这个机会。
南曼和张老师还不一样,她的老家准确来说是陵城县光明公社奋斗大队,想到那试验区怕是规模也大不到哪去,她当即决定打电话给家里,写信回去时间线拉得实在太长,况且还有丢信的可能。
“老师,我能借你这里的电话用下吗?”
这自然是可以的,这件事上南曼说话要比自己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