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昏君社死(406)
【李自成甚至还带上了吴襄与崇祯皇帝那已经被封王封公的二个儿L子,但凡吴二桂还挂念故主、孝顺生父,就不该与大顺为敌。倘若吴二桂油盐不进,带着大军前来的李自成不吝于动武,将之物理消灭!】
【而吴二桂选择了第一条路。】
【这令他的野心昭然于世——倘若他是因家人受到冒犯而一怒起兵,如今他全家老小的性命都在李自成手中,为何不肯接受大顺招揽反而执意与之相抗?难道就不担心李自成将他全家老小杀了祭旗?】
【民间广传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更是无稽之谈,平白令陈圆圆担了祸水之名。】
【事实就是,他和那些利益受到侵犯的缙绅地主一样,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自己。当大顺政权“追赃助饷”的消息传来,聪明如吴二桂,便在第一时间做出了选择。】
【他本想投靠大顺,封王拜侯。李自成的所作所为中透露出的倾向让吴二桂意识到,大顺给不了他想要的荣华富贵。或者说,李自成的承诺满足不了他的胃口。】
【相比之下,满清无疑能给出更多。】
【李自成大军尚未抵达,吴二桂已然派人联系上清廷摄政王多尔衮,达成协议。】
【他的选择改变了诸夏的命运。】
【他也因此成为民族的罪人。】
水镜之中,泛黄的书信轻轻飘起,将吴二桂厚颜无耻的嘴脸公布于天下:
[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河山之永也。]
第147章 闯王之死
“干什么!吴三桂这是要干什么!”
水镜之前的无数看客都惊骇难言。
而明末之人尤其震怖,不禁失声惊呼。
随着李自成占领北京城,许多人已经渐渐接受大顺取代大明的事实。当吴三桂闪亮登场,众人还不曾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见他干脆利落接受李自成的招降,没有人因此大惊小怪,只觉得此事理所当然。
宁远总兵?驻防山海关?那又如何?
——李自成一路走来,改换门庭的大明降将还少吗?居庸关守将唐通就是其中之一。吴三桂手中虽有辽东精兵,总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抗衡大顺吧?北京城里殉的大臣都只有二十余人而已,可见大明臣子的忠心。吴三桂的选择不过是随大流罢了。
就连崇祯一朝的君臣,都并未对此发表言论——自从“二十余人”、“七千万两”这两个简单的数目出现,朝堂便陷入沉默。
前者是北京城中自杀殉国的官员数量,后者是李自成在北京追赃助饷的收获。须知北京城中官员共有二三千之数,且崇祯皇帝想尽办法都只抠出了二十万。如此鲜明的对比摆在眼前,令大明朝臣一片尴尬,他们只恨自己为何不是不用上朝的贵戚!
而崇祯皇帝则是气得眼冒金星。
“好一群大明忠臣啊!”
“大明有你们真是朕的福气!”
一想到未来的亡国之祸,再看这群装傻的朝臣,崇祯皇帝朱由检当场就暴走了。
不是有钱吗?通通拿来吧你!
反正最差的下场也就是亡国,他还有什么不敢干的?哪怕最后还是要在歪脖子树上吊死,他也不愿放任这群国蠧活着享福!
皇帝发疯,大明朝堂顿时乱作一团。于是接下来水镜之中播放了什么内容大家都无暇理会了,直到他们听见多尔衮的书信。
“???”
于是,历朝历代不约而同发出惊呼。
“干什么!吴三桂这是要干什么!”
有人猜到了他的打算,神色大变。
“他怎么敢——”
然而,吴三桂他就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人类的下限总是一次又一次被刷新。靖康之耻创造出“天子北狩”的新词汇。大明战神横空出世前,从未有过皇帝集丧师辱国、留学域外、带头叩门、二度登基等一系列“传奇”经历于一身。而吴三桂动手之前,又有谁能想到,只因一个人的野心与私欲,就会让一个民族几l乎万劫不复?】
【至少李自成是万万想不到的。】
【由于明清部分文人的抹黑,李自成在后世的名声一度与昏庸残暴挂钩。但一个能让天下百姓趋之若鹜、推翻大明三百年江山的起义军领袖,岂会当真如此不智?】
【须知华夏数千年历史中领导农民起义成功推翻封建王朝统治者,唯有朱元璋一人而已。汉高祖刘邦,或许也能算半个。】
【事实上,李自成的个人品行与军纪,放在历代农民起义军中都是出类拔萃。且不说他起义以来对百姓秋毫无犯,曾下令“杀一人者如杀吾父,淫一女者如淫吾母”。在成功攻入北京城后,他也并未如某些传言中那样突然变得骄奢淫逸。大顺军队的军纪依旧十分严明,时人有载“贼初入城,有兵二人抢前门铺中绸缎,即磔杀之,以手足钉于前门左栅栏上”。直到他出发前往讨伐吴三桂,他在北京城中也不过才待了二十日,如此短的时间,远不足以让一支征战天下多年的铁军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