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昏君社死(318)
——这是那些志向高远心有不甘的女子。
就连女帝武则天都忍不住轻“咦”一声。
……这小子,于母不孝,却不失为慈父?
毕竟,立女儿为皇太女这种事情,就连本身是女帝的武则天都没有考虑过呢。
不知不觉间,唐中宗李显以另类的方式火遍了平行时空,就连上官婉儿的风头都被抢走了不少,直到镜中人继续开口——
【事实上,上官婉儿是太平公主的人。】
【《资治通鉴》中其实便有所记载:唐中宗遗诏本就是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商量着确立的,照顾了韦后和相王李旦双方的利益,前者太后临朝,后者皇叔辅政。谁知韦后一党的宰相宗楚客提出反对:“相王辅政,根本不符合道理!更何况皇后和相王为嫂叔,本就不该有所交集,一旦在朝堂上听政,双方之间何以为礼?”于是韦后禁止相王参政,决心大权独握,双方彻底翻脸。】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韦后翻了车,李隆基联手太平公主上演了唐隆之变。】
【按理来说,作为太平公主一党的上官婉儿即便不是功臣,也绝对不该被当做罪人诛杀,结果李隆基却雷厉风行杀了她——是李隆基一时冲动不分青红皂白吗?我以为不是的,他其实很清楚上官婉儿无罪。之所以杀掉上官婉儿,可能正是因为清楚上官婉儿的能力与立场,这才杀了她。】
【——在这场政变之前,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盟友,但政变成功后,是敌是友就难料了。既然如此,何不趁机翦除其羽翼?】
【千年后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铭中便有明言:“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想必以罪人身份被杀的上官婉儿之葬礼,亦多赖太平公主。】
【至于杀死上官婉儿的李隆基,《史书》中都说他在上官婉儿死后令人收集其诗编为诗集,又令张说为之作序,于是后人对其多有褒扬,在上官婉儿的名声不曾被澄清之前,唐玄宗李隆基都是“杀其人而怜其才”的帝王典范。可事实当真如此吗?】
【为上官婉儿文集作序的张说早就在序言中道明了真相:是太平公主向皇帝哥哥李旦上书,这本文集才得以有机会编成。】
【宽容大度的唐玄宗李隆基又是如何做的?后来,消灭掉太平公主的他余恨未消,竟然下令捣毁太平公主之夫武攸暨的坟墓,就连太平公主的前夫薛绍之墓都没放过,既然如此,太平公主的“好闺蜜”上官婉儿之墓,又岂会被他轻轻放过?】
【当千年后的后人面对上官婉儿那个过于空洞疑似被毁的坟墓发出疑问时,唐玄宗李隆基就成了大家心中的第一嫌疑人。】
【从掖庭罪奴到巾帼宰相,一双素手拨弄风云,上官婉儿的一生注定不凡,她的死却如此潦草,岂能不令人且叹且惜之!】
这一次,火遍平行时空的人从唐中宗李显变成了唐玄宗李隆基,当然,李隆基在平行时空的名声本就很响,虽然是骂名。只不过如今他身上的骂名更响了一些而已。
哪怕看不惯女人掌权的老学究,都对李隆基这种死后掘坟的行为表示十分的不耻。
古人最讲究的就是死后哀荣,生前仇恨再大,死后都如灯灭,斤斤计较到掘坟毁墓,连相关人都不放过,简直荒唐可笑!
本就有“安史之乱”的黑历史在前,现在又传出这种事,一时间,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声简直直追隋炀帝和胡亥这对卧龙凤雏。
而幽幽的片尾曲正是在此时响起,曲调先是激昂万般,仿佛带着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不知不觉转为沉稳,仿佛声声敲击的鼓点,带着说不出的庄严肃穆和大气,到最后,只剩下低沉而平缓的袅袅余音。
似乎预示着《巾帼奇才·大唐篇》告终,最后,镜中人以一首小诗收尾——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
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
第118章 新的开始
以“生来作女不作男,我当奋哭天皇前”为始,由“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告终,《巾帼奇才·大唐篇》这一则短小的盘点至此结束,高悬的水镜一点一点沉寂下去,仿佛一轮明月收敛了所有光辉,但流淌而出的月光却照耀到平行时空无数人心头,还在他们心中默默涌动着。
仿佛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众人眼前敞开。
自古以来男性继承人延续香火天经地义的思想受到了猛烈撞击。尽管这堵由数千年的宗法制度与封建纲常所构成的墙又高又厚,哪怕最猛烈的撞击也只造成一道细细的裂痕,但终究不是全无痕迹。
只要有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撞击,从这条裂痕开始撬动,终有一日,横亘在人们心中的高山将会坍塌成尘,封建纲常所组成的高墙将会土崩瓦解,而这堵高墙之后的全新世界将会呈现在世人眼前——那将会是一个不再以男女性别作为第一要素,而是以个人的品性才能论高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