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盘点历史,昏君社死(298)

作者:明夜泊霜 阅读记录

——啊,你说请立太子不算不忠?

既然是先帝留下来的辅政大臣,难道不该老老实实辅佐天子吗?敢在继承人的问题上鼓噪,操控天子人选,算什么忠臣?!

更何况王皇后的家族非同一般。他们这样搞事,难道是要投靠后族架空皇帝吗?

汉武帝能想到的东西,唐太宗李世民自然不可能想不到,他神色中更添冷意。

看着信任有加的大舅哥,他痛心又失望。

“辅机啊,你怎么会犯这种糊涂?”

我也不知道我未来怎么会犯这种糊涂……长孙无忌吓了一跳,嘴里发苦,只能赶紧低头请罪,为自己未来的过度膨胀。

长孙皇后脸上染上薄怒:兄长实在太过分了,这不是欺负外甥吗?又是亲舅舅,又是辅政大臣,不帮着外甥也就罢了,还联合外人逼迫外甥,果然权势迷人眼啊!

于是,她再一次向李世民提出那个她曾经提过许多次的建议,让李世民不要对长孙家太过优待,对兄长长孙无忌过于荣宠,免得长孙家被惯得不知道天高地厚。

而这一回,李世民没有断然拒绝。

他也开始反思自己之前过于信任手下这些重臣,对他们太过纵容,殊不知人心易变,过度的优容反而会害了他们。

若不然,又岂会有侯君集谋反?岂会有未来的长孙无忌膨胀到插手太子人选?

从现在起收回过度的优容,或许才是更好的做法,才能让君臣之间善始善终。

【长孙无忌的做法寒透了李治的心。】

【当初长孙无忌助他上位,诚然值得感激,可水满则盈,过犹不及,长孙无忌已经先后获得助两任帝王上位的从龙之功,难道还想操纵大唐的又三任帝王之选?】

【唐高宗李治心中生出莫大的警惕——】

水镜之中仿佛有电闪雷鸣,唐高宗李治答应了群臣立李忠为太子的请求,退朝离开。大臣们也兴高采烈地走出了皇宫。

他们的表情好像是打胜仗一般。

而镜头一转,现出皇帝一步一步离开的背影。一道冰冷的声音响彻众人耳畔,似乎让所有人都听到了天子愤怒的心声:

【“舅舅啊舅舅,现在的地位都不能让你知足吗?你的野心究竟有多大?”】

【“——朕才是大唐真正的主人!”】

【“立谁为太子,由朕说了算!”】

【铁板钉钉的事实令年轻的天子意识到,他的威望还远远不及他的父亲,满朝大臣并不会因为他是天子就听他的话,人人都有私心,都有权欲。而舅舅长孙无忌在前朝有同为宰相的褚遂良做跟班,在后宫与皇后联合,势力之强已经威胁到了皇帝。一日不除去长孙无忌的势力,他这个天子就永远无法成为君临天下的主宰。】

【当然了,长孙无忌本人大概觉得冤枉。毕竟他又没想谋朝篡位,只是想要让长孙一族长久富贵,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天子外甥却视他为敌,未免太冷酷无情。】

【——然而,臣子的长久富贵需要长久的权柄维持,那么受到侵犯的就是天子的皇权了。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可能接受。】

【于是,唐高宗李治决定“废王立武”。】

【这绝不仅仅是后宫女子之间的争斗,而是唐高宗李治与长孙无忌的权力斗争,夹杂着唐高宗李治企图掌握大权的试探。】

【一开始,李治并不打算与舅舅长孙无忌撕破脸,他希望后者能知情识趣支持外甥的决断。因此,李治和武则天主动拜访长孙无忌,赠与黄金珠宝,对其子许以高官厚禄,长孙无忌收礼归收礼,一说到立武则天为后却不为所动,堪称油盐不进。】

【他的拒绝没有动摇李治的决心,这一年是永徽六年,一系列事件接踵而至。】

【六月,王皇后及其母柳氏因厌胜获罪,天子李治大发雷霆,第一时间下诏令柳氏不得再入宫;七月,皇后之舅柳奭便由吏部尚书贬为逐州刺史,又在经过岐州的途中被人告发泄露帝王禁中之语,于是再贬为荣州刺史;皇后既然犯了这样大的错,武则天顿时抓住时机,派她身处宫外的母亲赠送厚礼劝说长孙无忌,奈何长孙无忌就是不肯松口,许敬宗私下去劝他,反遭其严厉斥责,让帝后二人束手无策。】

【实在没办法,唐高宗李治决定退让一步,立武则天为宸妃。结果这个要求依旧被毫不留情拒绝,都不需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出面,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便把皇帝的旨意挡了回去——这两个不久前才晋升的年轻宰相,一点都不给天子颜面。】

【可想而知,此时的李治有多恼火。】

【作为天子,想要废掉无子的皇后而立有子的昭仪,却遭到所有宰相的反对。舅舅收下了大批礼物却死活不肯支持,都已经退让一步只要求宸妃的封号了,依旧被毫不留情拒绝,主动支持他的居然只有许敬宗一人。大臣们要么中立沉默,要么就以长孙无忌马首是瞻,这大唐还是他的大唐吗?他这个天子,究竟有几分威信?】

上一篇:慢热乌龟 下一篇:蚀骨美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