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昏君社死(213)
没能从群臣身上获得预想反馈的明英宗朱祁镇不高兴了,脸上的笑容也逐渐消失。
还好有王振等人连绵不绝的彩虹屁,这位天子又转怒为喜:“还是先生知朕。”
他毫不客气地将其他大臣通通轰了出去,只留下大太监王振,懒得理会那群不识趣的大臣,只想与王振共同欣赏自己未来的辉煌战绩,让后者会说话就多说点。
在这段时间里,水镜中云雾泛开,大概介绍完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祖孙三代治国理政的事迹。包括但不限于朱高炽在位不满一年就去世,曾经企图迁都南京未能成行,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派遣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以及大明国策从曾经积极开拓逐渐转向缩边守成的变化。
尽管其中也有许多令人诟病之处,但总的来说,大明天下还算欣欣向荣。
……并没有出现朱棣等人脑补中的“明宣宗朱瞻基败家亡国,明英宗朱祁镇力挽狂澜”这种似乎既离谱又合理的发展。
当明英宗赶走其他大臣,留下王振等亲信,准备共同欣赏自身战绩之时,水镜中关于他父祖时代的盘点也逐渐接近尾声。
那道熟悉的女声做了个简单的总结。
【宣德十年正月,明宣宗朱瞻基去世。】
【仁宗、宣宗这对父子共同执政十一年,谱写了历史上歌舞升平的“仁宣之治”。】
【《明史》赞曰: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明宣宗去世后,年仅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登基即位,改元正统。由于天子年幼,暂未亲政,由后宫太皇太后与前朝三杨重臣共同坐镇,辅佐天子——此时,年幼的朱祁镇接手的是一个历经祖孙三代,由“永乐盛世”与“仁宣之治”共同造就的大明江山。】
【在太皇太后与三杨重臣的治理之下,大明风清气正,欣欣向荣,俨然治世。】
【然而,从正统五年开始,随着太后与三杨重臣陆续去世,年幼的天子逐渐长成,大明江山也逐渐走向不可知的未来——从小志气高远,以宣宗、太宗为榜样的明英宗朱祁镇,身体力行要将大明带上辉煌巅峰!】
【他先后发动三次北伐,尽皆获胜,又派人督造海船,企图再下西洋,可惜未果,还开启了长达数年的三征麓川之战——】
【起因是正统二年十月,云南麓川宣慰使思任发突然叛变,尽管正统五年第一次被平服,却依旧屡屡作乱。此后,为了镇压云南当地反叛势力,明英宗朱祁镇先后三次派兵大举征讨麓川,誓要教其知晓朝廷天威。】
【第一次在正统六年,“大发东南诸道兵十五万讨之”;第二次在正统八年,“调士卒五万往,发卒转饷五十万人”;最后一次在正统十三年,又派王骥再“帅师十五万人往讨”——三次出征,尽管都有胜果,可调动大批军队前往云南,却也导致湖广、贵州等地兵力空虚,后方爆发起义。当大明手忙脚乱平定起义,北方又出了问题。】
水镜中的画面随着盘点不断变化,平行时空众人的眼神也从期待变成了疑惑。
……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是仙人的语气不对吗?但仔细琢磨又好像没有什么问题。
目前为止,似乎还看不出这大明战神有何传奇之处,难道接下来就要一鸣惊人?
所有人好奇的目光投向高悬的水镜。
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出现在镜中。
紧接着是一张虚幻的地图。
只见象征着北方草原的疆域上,一个名为瓦剌的部族像是鼓足的气球一样飞快膨胀起来,不知不觉已成为草原之霸主。
看到这一幕的众人心中顿时明悟。
这位草原霸主,与大明之间,终有一战!
明英宗朱祁镇,莫非便是因此大放异彩?
轰!
赤红的火焰在虚幻的地图上升起,那熊熊燃烧的烈焰穿过大同,从北方草原一路南下,顷刻之间就点燃了大明的疆域。
【草原之上,名为瓦剌的部族早已发展壮大,一统瓦刺诸部,对中原虎视眈眈!】
【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刺南侵!】
第83章 天子叩门
战火在虚幻的地图上燃烧,那道悦耳的女声此时却画风一转,介绍起当时情况——
【所谓瓦剌一部,出自蒙古。当年元朝灭亡,北元残余势力逃入草原,分裂为鞑靼、瓦剌二部,其中瓦剌又一分为三。】
【瓦剌其中一部首领脱懽先是于宣德九年袭杀鞑靼部首领阿鲁台,悉收其部,又在正统之初陆续杀死瓦剌另外两部首领,尽有其众,自此一统蒙古瓦剌及鞑靼诸部。】
【他本欲自立为可汗,可草原人心思元,于是他只好立成吉思汗的后代脱脱不花为可汗,而脱懽自领为丞相,掌握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