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昏君社死(144)
刘邦还不忘和吕雉打赌:“不妨猜一猜后续如何写,看我们谁的想法更接近。倘若我赢了,皇后你须得亲自为我斟茶。”
吕雉看他一眼,用轻飘飘的口吻打出暴击:“总不会是‘分我一杯羹’。”
【元朝政府纲常败坏,北方豪强数典忘祖,红巾军只是作乱天下的妖人,既然如此,注定要救济斯民的圣人又是谁呢?】
【——当然就是他朱元璋啦!】
水镜之中,一卷长长的檄文展露出来。逐渐显露出最后被重点标黑的段落——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最后,他还不忘争取其他少数民族,表示: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之人,但只要知礼义,愿为臣民,他就一视同仁。】
【——就这样,这篇花团锦簇的檄文,几乎拉拢了蒙古贵族与元廷高层之外的所有人,朱元璋最终一统天下顺理成章。】
【读完此文,直让人对这位大明开国皇帝高超的政治手腕拍案叫绝,但封建帝王的冷酷无耻,在字句之间亦是如此分明。】
【——将红巾军打为妖人,于是自己前半生身为红巾的事实也好像一笔勾销。红巾军要杀尽不平,他却只要愿意臣服者都一视同仁包容,可不就人人欢欣鼓舞吗?】
“果然如此!”尽管已经猜到朱元璋大概会如何说,但秦始皇嬴政还是有些失望,帝王心术他当然也懂,朱元璋为何要否定红巾军,他亦是心知肚明,却终究有些失望,以为此举失于磊落,“堂堂正正打天下,又何必讳言红巾之事?若有人以此为借口来争夺天下,打服他就是了。”
汉武帝刘彻倒是觉得无所谓:“若是能因此加快北伐步伐,倒也不无不可!”
反正皇帝嘛,最擅长的就是翻脸无情,出尔反尔。刘彻本人更是个中之人。
更何况,若是承认红巾军,当初的朱元璋可是韩宋之臣,哪怕韩宋已经后继无人,名分上的压制也不得不考虑……
大明洪武年间。
无人敢说话,所有人恨不得堵上耳朵。唯有朱元璋还在自欺欺人:“咱当初可没有起义的意思,只是实在活不下去了……”
一干臣子连连点头:“啊对对对。此陛下之所以有天命也!”您一点儿都没想过要起义造反,但是天命选中了您啊!
嘴上吹捧着,他们的耳朵悄悄竖起。钱少事多老板疯,只能听点八卦混日子啦——
【倘若说此处还能算是权宜之计,为了当上皇帝一统天下嘛,说点瞎话不寒碜!】
【毕竟在北伐之前,他还有数次与元朝“通好”的“前科”,张士诚与元军在高邮大战,而他救援完六合,还要主动把战利品还给元军,只为了后者不要来进攻呢。不仅是朱元璋,元末的割据势力,谁没和元朝眉来眼去过?一切都是权宜之计嘛。】
【然而登基之后,朱元璋的言行就过于离谱了——先是对元朝一顿夸,说屠城的成吉思汗“功德在人”。又立帝王庙,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没资格进去,忽必烈进了。他还说“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说元亡是因天命已失,“天怒人怨,盗贼蜂起,群雄角逐,窃据州郡”。他不得已之下才起兵东征西讨,而当他发展到鼎盛之时,这天下已经不属于元朝了。所以呢,他是大大的顺民,不是造元朝的反,是从那些造反的盗贼手中夺回了天下,即“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
【类似的话,朱元璋反复地说,反复地念,反复地讲给天下人听,仿佛要给所有人洗脑。在他口中,红巾军是“以妖言惑众,不能上顺天意、下顺民心,是用自底灭亡”,而他自己原本是老老实实的大元农民,结果红巾军乱兵四起,害得他无法再过安生日子,逼不得已之下这才托身于行伍。他绝对不是有意图谋天下,只是万万没想到天命在我——“岂非朕无心于天下而以救民为心,故天特命之乎?”】
听到这里,汉高祖刘邦也不和吕雉打赌了,这对夫妻齐齐露出荒唐之色。
刘邦搓了搓牙花子:“何必呢?朕虽说是斩白蛇起义,只给自己小小润色了一二,却不曾编出如此离谱的谎话来呀?”
吕雉突然觉得死鬼老公顺眼了一丢丢。至少在某些方面,刘邦还没那么离谱。
“此人是如何发家的,天下谁人不知?偏要说逼不得已入伍,从始至终不曾想过要造前朝的反,反而是从其他作乱天下的人手中收复江山——难道要那蒙元朝廷给他颁一枚大元忠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