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周幽王剧透烽火戏诸侯[历史直播](49)
毕竟离安史之乱的发生还有十年时间,他想不出来也在情理之中,此时的安禄山还不是那个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也暂时没有能力发动政变。
但是知道会有这么一件事情发生,就好比有一把隐形利剑悬在头顶上,你明明知道他在,却不能确定到底在哪里,碰不到摸不着。
神经衰弱又焦虑,毫无办法。
弄得他连食欲都消退了,整个人消瘦了不少。
因为天幕太过于口无遮拦,杨玉环的心情也跟着不好,见李隆基整日里烦忧,她懒得去劝慰。
梨园的歌舞停了多日,料想李隆基应当也不会比她好受。
高力士作为李隆基身边最亲近的人之一见此情景免不了着急,他也因此去找过杨玉环两回,说陛下心事过重无心饮食。
杨玉环淡淡的答道:“没事,他饿了自然知道传膳的,人没法儿把自己饿死。”
高力士未想到会是这个回答,只好悻悻的退下了。
天幕中说的一些事情在现实中还未发生,但杨玉环能够感觉得到,这些事情与她的命运息息相关,也与整个杨氏家族息息相关。
天下人的议论她或许可以不顾,但自己的命怎么都还是得顾一顾的。
杨玉环一向知道怎么讨人欢心,当她全家荣辱自身性命都在李隆基身上的时候,她也乐意这样做。
但若不是,那她也就不想白费功夫。
......
天宝十三年,八月,西域下着满天如鹅毛一般的大雪,这是在长安城里从未出现过的景色。
这一年,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聘请岑参为判官,帮他整理文书草案。
岑参在此处与前任武判官交接之后,一路给他送行。
去往长安的路上人迹罕至,两人骑着马缓慢同行,一直到了不得不分别的地方。
边塞风霜凛冽,遍地滚石,一阵一阵的风吹在脸上,如钝刀划过,干涩且疼痛。
武判官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了霜雪与风沙之中。
岑参看着此情此景,百感交集之下,做出了那首千古闻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裘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彼时的岑参并不知道,他所在的西域,所在的大唐,将是最后一年辉煌繁华的光景。
而随着一年后,安史之乱的爆发,西域与大唐的联系逐渐减少,几十年后,他脚底下踩的这片土地,会变成吐蕃的疆域。
岑参尚且年轻,他来此边塞之地,是为了做出一番有为的事业,如同守在这里的每一名将士一样。
他的诗中饱含了对国家和战友的热情,然而这首诗却像是秋天开尽的最后一朵花,等待着它的,是未来难以抵挡的严寒。
史料来源:《新唐书》
凌晨的时候会提前把明天晚上的内容更出来,之后更新时间照常,感谢各位的支持!
第二十五章
【很多人说过, 安史乱不是偶然,它是这个时间节点上必定会发生的一件事情。】
【首先一点是由于唐朝边防节度使的权力过大,导致他们拥有了能与中央抗衡的能力,也就是《唐》中所说:“既有其土地, 又有其人民, 又有其甲兵, 又有其财赋”。】
【其次是中央统治集团的日益腐朽,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廷内政混乱,臣间的矛盾加剧。】
【第三点就是当时唐朝土地兼并严重,失去土地的农民四处流亡加剧了当时的会矛盾, 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用《荀子》里的一句话来告诫众人,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一旦失了民,那必然会发生动乱。】
【有一点是当时的将相失和,安禄山和杨国忠互相看不惯对方, 两人都位高权重,又深受唐玄宗的宠信,矛盾激化后,必定会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
【元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打诛杀杨国忠的号发动叛乱, 这场叛乱导致了大唐国力锐减,人大量流失。】
【而本来安史乱是能够平息的,因为当时大唐可用的兵力以及可用的将领都能与匹敌, 坏就坏在, 唐玄宗真的是老糊涂了,居然把封常清和高仙芝给杀了。】
【后来潼失守, 安禄山占领长安,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安史乱也了动乱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