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给周幽王剧透烽火戏诸侯[历史直播](204)

作者:紫色桃子 阅读记录

是好的还是坏的,或者只是白忙活一场?

关于天幕之中一句带过的变法,实际上, 是他很多年以来的设想以及心血,王安石几乎没有办法接受变法的失败。

他提出改革,也不是为了自己, 而是为了天下。

这话听上去好像有些虚假, 但他真的就是那样想的。

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理想, 和大宋众多的臣子不一样,王安石对加官进爵没有那么的的兴趣。

这些年,他见过了许许多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穷苦人民,看上去平静如水的国家,其实隐藏着许许多多难以言喻的问题以及症结。

不仅是底层,还有大宋朝廷的问题,财政、兵制......几乎没有一个不需要改变的地方。

相信能看出来这些的绝对不可能只有他一个。

所以,王安石一点都不怀疑,如果他提出改革会受到陛下的采用。

同时,他也知道,改革一定也会受到别人的质疑。

人人皆有自己的思想,不可能每个人都对他所提出来的改革表示同意,也许有很多的人都无法接受现在这种正常环境之下突然而来的变化。

安于现状,是大多数人会做的选择,王安石对自己目前以来,还仅仅只存在于大脑之中的思想,十分的信赖。

他觉得不可能是自己的问题。

如果最终变法没有成功,那只能说,一定是在过程之中出了错,肯定不是他的问题。

正好,天幕也是这么说的,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过程,而不是因为理论。

既然提前得知了这件事情,王安石觉得,他就不应该放任不理,得好好想想,在实施的过程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可是天幕主要讲的是苏轼以及苏家的那些人,后续可能再也不会提到王安石,更不会提到他的变法。

他没有办法,再从这个天幕里头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了。

天幕之所以提起他,无非是因为,他是苏轼人生的历程里,一道比较重要的坎坷,而不是因为他这个人或者王安石变法有多重要。

至少,对天幕今天要说的事情来看,不算重要。

于是,他也只能自己瞎琢磨了。

......

还算天幕比较识趣,终于在苏家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的时候,选择了说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虽然每个人各怀心事,但都觉得,应该对这个天幕做出一点点讨论了。

但尴尬的就是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谁也不说话。

最后,还是身为长者的苏洵率先开口,他说道:“对于这个天幕里,说的那些问题,你们怎么看?”

一句话问两个人,但目光却是投向苏轼的。

苏轼并不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他说:“与王安石之争,无非是政见不和,应该没什么吧,既然要入朝为官,就不可能和每个人意见相同,我也做不到面对谁都虚与委蛇。”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

苏洵犹豫了。

实际上,他对苏辙和苏轼两个人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有着极高的道德标准,不得不说,两兄弟在他的教导下,都成长成为了两个正人君子。

既然要入朝为官,只顾升官发财,与同僚或者上级搞好关系,当然是不可取的。

应当坚持自己的思想,也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为了一时的利益迷失自己才是重要的。

很显然,苏轼似乎做到了,他不会因为权势而做出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哪怕这种性格和行为在官场之中,并不合适。

但是,这些都只是苏洵的期望,他还是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能过的稍微顺遂一些,相比之下,苏辙就要让他放心很多了。

想到这里,苏洵看向一旁和他一样为苏轼担忧的苏辙。

他不禁思考,苏辙应该不会出现和苏轼一样的情况吧?天幕既然说了他们两人的境遇相反,那想来自己为苏轼担忧之后,便不会再为苏辙担忧了。

转念一思考,他又觉得儿孙自有儿孙福,那些事情自己去考虑这么多干什么。

说不定当苏轼和苏辙在经历那些事情的时候,他自己的骨头都敲得叮当响了,更不用提什么,为子女考虑了。

于是,苏洵又莫名其妙的释然了不少。

......

不同于之前,要隔十天半月才盘点一次,天幕这次,倒是很痛快。

上午才刚说过,下午又打开了光屏。

而与天幕扯上了关系的所有人,都战战兢兢的等待她的下文。

有可能是评判也有可能是解脱。

天幕里出现了一些风声,好像是为了突显氛围而专门去找的声音,总之和以前都不一样,不是轻快的乐曲,也不是沉重而伤感的音乐。

就只是一阵又一阵的风,呼啸而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