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驯(246)
“其实我真的想过这个问题。”周达非笑了笑,“我倒是没想过要卖剧本,但我多年以前确实认真考虑过做导演还是编剧。”
“我一直认为导演和编剧的工作是难以彻底分开的,甚至它们本质上是完全相通的,因为归根结底,都是讲一个故事。”
“所以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我想过很长一段时间。”周达非抿了口面前的白水,“后来我觉得,我不满足于仅仅用文本呈现一个故事,我要它变得立体、我要雕琢它的方方面面;”
“文字是很奇妙的,可视觉同样也是。”
罗木点了点头,“以你的能力和经验来看,你写的作品是很出色的,甚至比当年的裴延也毫不逊色。”
周达非抬起了头,他觉得心脏的跳动忽然就明显了起来,“您跟裴...导很熟悉吗?”
“那谈不上。”罗木说,“可能你对于裴延年少时期的风头没有什么概念,那时只要是电影圈的,没谁不知道他被多少人寄予厚望。”
“只能说世事难料,一共也没几年,裴延就从有口皆碑的天才变成了沽名钓誉的代名词。”
“可能是因为他成功得太快了...”周达非喃喃道。
“什么?”罗木问。
“没什么。”周达非摇了下头。
这天罗木终于正式同意出演周达非的新电影,对于片酬也没有提出额外的要求。
罗木工作效率极高,第二天开始亲自跟周达非过合同细节,没多久就签约了。
丁寅在中部省份找了个不是很大的影视城,以相对便宜的价格搞了个场地。剧组的班底渐渐建了起来,周达非和丁寅开始一起排通告单,预计元旦前后正式开拍。
十月下旬的某一天,周达非收到了一封邮件,是来自银云奖观众审核团的,告知他通过审核。
丁寅倒是没被选上。据丁寅本人分析,这可能是因为银云奖很看重观众的独立性。本届银云奖夏儒森有参赛,或许是审核团认为丁寅与夏儒森关系紧密,所以应当避嫌。
而周达非...大约是审核团觉得他负负得正、非常公平。他既跟夏儒森门下的丁寅合作电影,同时又是裴延的学生。
没错,“裴延”的学生。
在审核团邮件通知观众审核结果的当天,本届银云奖入围影片的名单也正式公布,周达非十分惊讶地在其中看见了个从没见过的影片名《左流》以及一个无比熟悉的导演:裴延。
“裴延也参加?!”周达非很震惊。
丁寅对此也感到出乎意料,“之前是听说裴延在拍一个神神秘秘的东西,没想到这么快就剪出来参赛了。”
“影片都还没来得及上映。”
“哎,”丁寅凑到周达非身边,“你觉得会是夏导赢还是裴导赢。”
“夏导。”周达非觉得,在文艺片上,裴延不至于能比得过老将夏儒森。
“那咱们打个赌。”丁寅说,“就赌一顿夜宵。”
“行,”周达非点了下头,“我押裴延。”
丁寅:“你不是说觉得夏导会赢吗?”
“风险对冲你懂不懂,”周达非白了丁寅一眼,“这样夏导赢了算我眼光好,裴延赢了我至少还有一顿夜宵。”
“.........”
第103章 目不斜视
裴延这个秋天过得并不好。
相比起周达非获得了不少开拓性的进展,裴延给《左流》做后期的过程堪称一波三折。
灵感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它需要长期大量的努力和不可或缺的运气。在裴延的电影制作过程中,所有他放心交给别人的事情,都属于只要经过学习和训练就可以熟练掌握的技术工种——简而言之,一切真正意义上与艺术创作相关的事,都是裴延亲自负责。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按流程公式生产的商业片里,裴延要做的事就少些;而在文艺片里,裴延要做的事就很多。
再加上裴延也不能完全不管公司的事,从九月到十月,裴延忙得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好像回到了刚毕业事业起步的时候。
这一点总会让裴延想起周达非。
周达非现在应该也是很忙的...他过得还好吗?
回到上海后,裴延知道周达非大部分时候也呆在上海,甚至还因为合约和保险、补贴的事来过一两趟公司。可裴延始终没有勇气去见他,也没有勇气说一句:我给你买了奥涅金的纪念品。
裴延开始渐渐意识到,从以前到现在,他和周达非之间欠缺的并不是见面的时间,而是见面的机会。
周达非很忙,并且肉眼可见地并不需要裴延的爱,裴延找不到合适的由头去见他,裴延甚至连这个口都开不了。
上海的秋冬永远是阴色调下雾蒙蒙湿漉漉的样子。裴延白天呆在公司,晚上回到别墅,这是他曾经和周达非同居、又最终跟周达非“闹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