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坏心眼(263)

作者:牛角弓 阅读记录

如果把瓷片和地上的瓷片拼起来,这些孔洞会组成一个别致的梅花图案。

这几位警察同志常年处理古玩街上的各种矛盾纠纷,见多了真真假假的事,也多少都认识几个能请出来做鉴定的可靠的大家。

“六七家”的老板就曾经作为警方的顾问,参与破获一些古玩走私的案件。

但这两位碰瓷的中年夫妇,似乎并不知道雁轻与警方的关系。警察同志们觉得,要是他们提前做过功课,都不会把碰瓷的地点选在“六七家”。

带头的警察就开口了,“我看你刚才的证件,也是一位鉴定师。你能说说,这东西是怎么回事儿吗?”

中年夫妇一起把惊诧的目光投向弥月。

弥月把那个盘子的残片拿在手里来回检查,脸上浮起笑容,“行,那我就献丑了。要是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懂行的朋友出来指正。”

周围的人都露出好奇的表情。

有闹事的,有出面解释的,还有警察同志镇场子,这场热闹看的可真值啊。

“这东西不是盘子。”弥月将瓷片举起来给大家看,“这东西,叫茶洗。”

周围的人一阵嗡嗡嗡。

中年夫妇也露出愕然的神色。

“明代有一个做官的人写过一本书,叫《长物志》。书里写的都是一些饥不能食,寒不可衣的玩件。其中就写到了茶洗,说它以砂为之,形制如碗,分为上下两层。最上面的一层有孔洞,洗茶的时候,沙垢可以从孔洞里流出,非常便利。你们的这个盘子,就是茶洗上面的一层浅盘。”

众人都露出恍然的神色。

弥月晃了晃手里的残片,“问题也正在这里。茶洗这种东西,是明代才出现的。”

中年夫妇对视一眼,表情都有些呆滞。中年女人嘴里还不停的嘟囔,“不可能,不可能……”

围观群众看了一场完整的大戏,皆心满意足的议论起来了,“还说是南宋的……南宋怎么能出现明代制式的东西……”

“唐宋时候的人喝茶跟明代是不一样的……”

“人家唐宋时候,喝茶是要煮的,没有洗茶叶这一说……”

“这小伙子挺能耐,一眼就看出东西是假的。”

“他也是古玩协会的吧?要不怎么能知道会长给人鉴定用什么印章呢。”

“……”

一直躲在人群里负责拍摄的男人悻悻的收起了手机。

眼看着弥月已经把这件事扭转到了造假证行骗的方向上去了,并且给出了赵默的私人电话以便警方查证这件事,傻子也知道要想攀扯上古玩协会怕是难了。

林青山的这个学生,倒是奸猾得很。

话说,他是怎么知道赵默给人鉴定的时候都有什么习惯的呢?从已有的信息来看,这小年轻跟赵默可没那么熟。

难道都是听林青山说的?

或者……这小子压根不知道赵默都有什么习惯,用不用公章什么的,其实只是这小子自己编造的说法?

为的就是不让他们攀扯上古玩协会?

拍照的男人悚然一惊。

果真如此的话,这个小年轻的心机,倒真是不能小瞧了。

弥月跟警察说清楚了自己知道的事情,再一回头,发现人群里那个举着手机拍来拍去的中年人已经不见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有人想借力打力,就要让他借不着~~

第130章 听没听懂 “老虎叔叔!别走!”

雁轻回来的时候, 警察已经把两个碰瓷的人带走了。做为物证,那个被中年夫妇称为“南宋窑变白瓷”的茶洗也一起被带走了。

但弥月在帮着他们捡东西的时候耍了个花招, 悄悄留下了一块碎片。

在弥月近期见过的血纹瓷当中,眼下的这个茶洗算是仿制最为成功的一件,但是不知为什么,会被选来做碰瓷任务。

弥月深感惋惜。

这块碎片只有弥月的拇指盖那么大,底色接近米黄,色泽莹润, 表面泛着一层宝石般的光泽。

几条细丝从碎瓷片表面画过,浅浅的朱红,带着一种仿佛是胭脂的旖旎温柔。

非常漂亮的颜色。

再看茬口,弥月估算了一下, 似乎比交流会上赵家兄弟拿出来的瓶子更新一些。

弥月把掌心里的碎瓷片递给雁轻, 问道:“你有没有听说过有人在专门做这个?”

雁轻接过来, 一边看一边摇头, “这倒是没听说过。”

但他也是见过交流会上的那只玉壶春瓶的,弥月这样一提醒,他也开始怀疑是不是有人专门在研究这个。

“这事儿我去打听。”雁轻自己就有个工坊, 平时来往的人很多都是这一行的。要打听这方面的消息, 比弥月更方便。

弥月忙说, “有了消息一定告诉我啊。我看这些人可不是要做仿古瓷。”

上一篇:房客跑路以后 下一篇:骗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