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豪门竹马重逢后我爆红了[娱乐圈]+番外(66)
“但愿这部电影不会浪费我一个下午的时间。”他耸耸肩,去官方网站约了一张电影票。
预约的时候他还顺便扫了一眼余位数,很显然,这并不是一部备受期待的电影,除了必须保留给评审组和部分媒体的座位,这部电影的公开票竟然还剩了一大半。
“至少我能有一个清净的下午。”布尼安·亚尔曼看了看手表,距离《夏日》第一次公映,还有三个小时的时间。
足够他舒舒服服的吃完午餐,再睡一觉——或许也不需要睡觉,如果电影太无聊了,就可以在空空荡荡的影厅里补一下眠,绝对没有人来打扰。
布尼安·亚尔曼觉得这句俏皮话很适合放在新的评论文章里,忙记在了自己的随身小本子上。
说不定,这句话等下就可以用到了。
距离《夏日》上映,还有半个小时。
这几天一直兴高采烈完全没有什么烦恼的黄安国,也终于感受到了一点紧张的气氛。
他不断扯着自己的领带,问黎怀:“我的形象怎么样?上不上镜?”
黎怀看了黄导一眼。
平心而论,黄安国的长相说不上差。
他长着一张娃娃脸,圆眼睛,身材也不高,笑眯眯的时候看上去还挺亲切。
无奈这人身上天生带着一种怎么都掩盖不了的痞气,穿着花衬衫大拖鞋的时候还好,一穿上西装领带,就有一种沐猴而冠的喜剧效果。
他自己穿着别扭,别人看着也奇怪。
常副导本来也有点紧张,看到黄安国的样子就忍不住大声笑:“不用担心!观众只会注意电影,不会关注你长什么样子!”
其他人也跟着笑。
黄安国傻呵呵的一起笑,绕绕头,有点心虚:“等下……咱们不会挨骂吧?真的不会吧?”
小嗓门听着就有点虚。
这也是有例可循的。
以前的西方剧院里,据说所有的创作者还有演员,在第一次公演的时候都要过一道坎。
就是站在前台,接受观众的欢呼——或者痛斥。
有些剧糟糕过了头,演员主创甚至可能被愤怒的观众暴打一顿。
后来电影渐渐取代了剧院,这个传统也延续下来。
被欢呼喝彩自然是人人脸上有光,但是被喝倒彩,就不是那么叫人愉快了。
据说昨天一个首映会上,就有导演被一个突然飞过来的可乐瓶砸中,灰溜溜跑了的。
就算黄安国对自己信心满满,但是万一……呢?
黎怀看起来比他从容得多:“没有问题的,我相信《夏日》是一部好电影。”
电影主创成员,评审会的评委,还有部分和官方合作的媒体依次进场,后头零零散散还有些自己领票的小媒体,零星几个观众,也跟着进了场。
张家声是一家国内媒体驻当地的外派记者,每年都会被派过来写柏林电影节的稿子。
今年也不例外。
之前他还在跟自己的摄像师感叹,今年柏林电影节又没有国内影片入围,才转脸,官方的提名名单上就加了一部国产影片的名字。
虽说导演是个新人,演员也都名不见经传,但毕竟,国内对柏林电影节的关注肯定能增加不少。
“就是怎么是一部同性题材呢……”张家声挠挠头,“不过也好,获奖的几率变大了。”
柏林电影节有一个特别奖项,叫泰迪熊奖,针对所有展映单元影片,是欧洲甚至全世界最有名的同志类电影奖项,张家声梳理过这一届参展的同性题材影片,觉得《夏日》有很大的机会。
只可惜,就算获奖了,估计在国内也不能上映,顶多在网站上放放。
张家声跟着稀稀落落几个观众,准时进场。
“看这部片子的人可真少啊!”他吸了一口气,然后才想起来,隔壁另一个展厅正好在播放一部本届影展的热门影片,据说昨天第一次放映的时候就口碑爆棚,观众全都挤着去看那一部去了,于是正好撞在风头上的《夏日》,明显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说不定这里头有些观众,就是抢不到票才被分流过来的呢——张家声想。
他还真没猜错,亚当和他的女朋友安娜,就是两个被分流过来的观众。
两人都是柏林当地人,电影资深爱好者,甚至连相识都是在电影院里。
亚当本来一心想来看网上口碑爆棚的《云中警戒》,只可惜,就晚了几分钟,这一场的票全都被抢完了。
安娜在附近看了一圈,看中了一部中国影片《夏日》。
亚当对两个男人谈恋爱没什么兴趣,但是女朋友想看,那边又抢不到票,也只能乖乖从了。
进场等候的时候,他还在跟女朋友说,明天无论如何,一定要抢到《云中警戒》的观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