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可共饮君情(27)
“哥,再见了……”
马车远去,带起一路的尘埃,从此山遥路远,再不相逢……
柳夙轻缩在马车的一角,哭的声嘶力竭,阿兰第一次见到他哭,也不知道如何安慰,便悄悄递给了他一方手帕,此后,她再没见他哭过。
☆、大结局
1987年,第一批老兵返回大陆……
老人大概八十多岁了,由一名年轻人搀扶着,他满头银丝,穿着一件过了时的大衣,脖子上系了条围巾,看起来精神矍铄,年轻人打扮时髦,穿着裤腿裤和皮大衣,但看得出来十分年轻,正好奇的四处观望着。
小城经过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十分顽强的留存了下来,因为保留了许多古建筑,此时成了一处闻名的古文化旅游景点,外面是鳞次栉比的大厦高楼,这一处残存的古意随着时间的沉淀,给了远处漂泊的灵魂回家的机会。
老人看了许久,几十年过去了,这里虽然保留了许多古建筑,但到底还是成了一条商业街,来来往往的游客,吵吵闹闹的人群,老人指着这些建筑,告诉年轻人这一处以前是个酒楼,那一处以前是个书院……年轻人长得斯文,大概还是个学生,竟然也十分愿意听老人讲古,这一老一少,看起来格外的和谐。
老人与年轻人走到了城西,以前的老客栈换了招牌,屋里做了现代化的装修,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摆满了屋子,此时一名导游领着一群举着小红旗的游客走了过来。
导游举着大喇叭向众人介绍:“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建筑呢,以前是一间客栈,当然,它现在是不能住人了,但是,这座建筑,是从清朝就流传下来的了,上面的木窗雕花和彩绘都是出自名家之手,里面甚至收藏了不少古董文物,当年日本人占领了这里,抢走了大批的文物,不过传说后来小城驻守了一位少将,不仅赶走了日本人,还追回了所有的文物,这些东西才保留至今,能被大家所看到……”
游客们不禁发出一声“哇”的感叹,又一窝蜂的走进店里挑选起了纪念品,导游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大概是说累了,他坐在台阶上喝了几口水,老人走过去指了指对面的一幢老房子问道:“小伙子,你知道那里是做什么的吗?”
导游顺着老人指的方向看去,随即摇了摇头:“那大概是私人住宅吧,一直没见开过门,爷爷,您要是观光呢,应该去东城那边,这边都是卖纪念品的地方。”
有道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时过境迁,无人再记得夙姑娘。
老人笑了笑,走向了那扇紧闭的大门,门口的灯笼换了新的,房子已经很苍老了,一道道纹理都显得它十分的老旧,但还是能看出有人精心的照顾着,两边的门框上甚至贴着去年的春联,老人摸了摸门上的大锁,对年轻人说道:“我还记得,我还记得。”
年轻人扶着老人,看了眼落锁的大门说道:“爷爷,这儿都没人,您说的那位爷爷可能早就搬走了,要不,我帮您问问这儿的老住户?”
老人摆了摆手,坐在了门口的石阶上,他看着熙熙攘攘的过客,仿佛没有听到年轻人的话。
正在这时,对面走来了一位老太太,她穿了一件暗格子旗袍,外面搭着件镂空的米色披肩,头发一丝不苟的盘在了脑后,一般像这种年纪的老太太,能这么精心打扮的不太多,年轻人不禁多看了几眼,他奶奶在的时候,也是这么一副打扮,活在日新月异的当下,年轻人大概无法理解老人们对过去的执着。
老太太却径直朝他们走来,她一脸诧异,看到老人更是“哎呀”了一声:“这是,韩将军吗?”她轻轻问道。
韩徵抬起了头,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无数条皱纹,昔日威风的大将军坐在台阶上,干干瘦瘦的一个小老头,只有那双眼睛还能看出几许过去的风采,在时间面前,无一例外,大家都得低下头规规矩矩的做个普通人,他有些激动,站了起来:“你是阿兰?”
老太太实在太激动了,她一边点头一边拿手帕去擦眼角不停流出的眼泪:“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了,我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您了。”
阿兰掏出一把钥匙,打开了茶楼的大门,年轻人以为会闻到那种老屋子固有的潮湿霉味,但不仅没有,屋里打扫的还很干净,依旧保持着几十年前的老样子,墙上还挂了一把民国时期流行的洋伞。
韩徵坐在了一把凳子上,阿兰给他们倒了两杯清水:“这儿也没放茶叶,你们先将就一下,待会我让我儿子准备点吃的,你们一定要在这好好的住几天。”
韩徵笑着点了点头,几十年前,他也是坐在这里,门外一人穿着素白的袍子,清秀文雅,君子端方,笑着对屋里的少女说道:“放那吧,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