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日(13)
“最后一首。”
他放的是阿德尔·塔维勒《有人么》***。塔维勒的好些歌他都喜欢,但没一首能像《有人么》那样强烈地打动他的心。从这首歌一出来他就打心底里喜欢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拿出来重听一下。
然而音乐一响起来,他就后悔了。他根本不知道它在别人的耳朵里听起来是什么样子的:他没和任何人说过他喜欢这首歌,也没和谁讨论过它。它是属于他一个人的歌,一首只能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听的歌——讲述着无法摆脱的孤独和渴求,让人在难以逃离这两种感受的时候一遍遍地听着,感到既伤感又安慰的歌。而现在他竟冒失地想和一个近乎陌生的人分享这首歌。——太冒失了。
他听着那些熟悉的旋律和歌词,头一次无法体会到它们原本会给他带来的感受。他试图以一个局外者的眼光来打量它,但失败了:他对它的喜爱,和所有那些在反复听它时产生的情绪,厚甸甸地缠绕在一起,使他没办法对它客观地进行评价。如果另一个人的心不曾被它打动过,一定会觉得那种把整颗心都剖出来的呼唤也无甚可听;如果是一个不喜欢它的人,一定不能理解那种需要反复倾听它的心情。——如果他根本就觉得它很可笑呢?
他现在是真切地感到了那种仿佛是在人前赤身裸^体的形容是多么贴切:窘迫,恐慌,羞耻,试图自我安慰地想“那其实也没有什么”,然而坐立不安,手足无措。
歌放完了。房间陷入了静寂。埃瑞克看着菲里克斯:他有点希望他说些什么,又希望他最好什么也别说。
菲里克斯滑下了床,站在他面前。
“谢谢你,给我这么愉快的夜晚。”他语气轻松地说,向他伸出了一只手。埃瑞克几乎是纯出于反应地握了一下。
“晚安。”他微笑着说,随即打开门走了出去。
门关上了。埃瑞克坐在那里没有动,心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情绪。就在不久之前,这个房间里还流淌着音乐和笑语,那么地令人愉快、放松而兴致勃勃——他已经有很久没有感到过那样的心境了。可突然之间,这一切都不见了,只有他一个人在昏暗的房间里,在幽幽发出光亮的电脑和完全静寂下来的音箱前面,一时间无法摆脱那种赤身裸^体般的窘迫感。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提及了部分当代德语流行乐歌手。在此列出所有当晚播放的歌手和曲目原名,方便各位有兴趣的可以找来听:
约翰内斯·奥尔丁(Johannes Oerding):《触碰》 (Anfassen)和《好时光》(An guten Tagen);
“我们是英雄” 组合(Wir Sind Helden):《只是一个词》(Nur ein Wort);
XAVAS:《不要回头看》(Schau nicht mehr zurück);
彼特·福克斯(Peter Fox):《海边的房子》(Haus am See);
马科斯·基辛格(Max Gie?ingen):《传奇》(Legenden);
马克·福斯特(Mark Forster):《一度》(Einmal),《不管怎么样》(Sowieso);
“破布团”乐队(Das Lumpenpack)的《福特嘉年华》(Ford Fiesta),《村子的贵族》(Don des Dorfes),《房子孩子树》(HausKindBaum),《鳄梨酱》(Guacamole),《我的仇恨》(Mein Hass);
阿德尔·塔维勒(Adel Tawil):《有人么》(Ist da jemand)。
此外埃瑞克提到但未播放的歌手:纳米卡 (Namika),萨拉·科纳(Sarah Connor),文森特·怀斯(Wincent Weiss),阿帕奇207(Apache 207)。
法尔可(Falco),本名约翰·汉斯·赫策尔(Johann "Hans" Hoelzel, 1957-1998),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走红的奥地利著名流行乐手,他的歌曲语言为德语混杂英语,代表作为《摇滚莫扎特》(Rock me Amadeus)。
**本章内提到的《加布里埃尔的双簧管》(Gabriel's Oboe)各个版本如下:
亨德里克·戈尔德施密特(Hendrik Goldschmidt)的双簧管版;电影《使命》(The Mission)的原声版;作曲家恩尼奥·莫里科内(Ennio Morricone)本人演奏的双簧管版(与慕尼黑广播乐团合作);安德烈·瑞欧(Andre Rieu)的小提琴版;“两把大提琴”(2 Cellos)的大提琴版;萨拉菲尔德(Sarah Field)萨克斯风四人组合的萨克斯风版。
***埃瑞克最喜欢的歌阿德尔·塔维勒(Adel Tawil)的《有人么》(Ist da jemand)。在此译出第一段和副歌的歌词:
你在街上徘徊,没有目的
又一次你无法入眠,一整夜里
你想象有人在想着你
感觉到全然的孤寂
你的路上遍布巨石
而你不知自己要去哪里
当天空没有颜色时
你抬眼望去,有时你就会想
有人么,那个理解我的心的人?
那个同我一起走到最后的人?
有人么,那个会一直相信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