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可以当归(2)
“赶紧先吃饭。”成淑兰对覃远说,一边在覃远旁边拉开凳子坐下。看着覃远喝了一半的汤问道,
“汤好喝吗?”
“好喝!”
“回来一切都顺利吧?。”覃志成问道,覃家两父子的相处的方式更像朋友,覃远和爸爸点头打个招呼就坐着继续吃饭。
“都挺顺利的。”
“让孩子先吃饭。”覃母干脆起身拉着覃父去客厅坐。
覃远打小就不是爱撒娇打闹的孩子,父母工作忙,他多数时间则自己看书,写作业,有时候放学后父母把他接到医院休息室,继续等父母加班。他们有时赶上临时上手术,忙起来都忘记还有个孩子在休息室。不过覃父,覃母两个科室的护士们都很照顾覃远,经常帮忙给他买饭,带水果。覃远虽然不是嘴甜的孩子,但是礼貌周到得体,每次都会很认真说谢谢,所以护士们都很愿意照顾他。
医院也是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圈子,谁谁家的孩子今年小升初了。谁家的今年考到重点高中,谁家的今年高考了。更是长盛不衰的话题。覃远学习好,又懂事稳重,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覃志远和成淑兰虽然很为自己儿子骄傲,从不用自己多操心,但是也因为他这份早熟,对覃远多多少少有点愧疚。
每当放寒暑假,别人家的孩子要不和父母出去旅游,要不回哪哪的老家玩一趟,再不然就是带去公园游乐场玩玩。自己两夫妻因为工作的特殊,越是放假,医院的病人越多,越是忙。连周末休息一天都难得,更不要说带孩子出去玩了。两个孩子也从没闹着吵着要去哪。成淑兰有时候想,覃远毕业后工作不仅远在欧洲,基本常住国外,是不是因为小时候出去得太少,对这个世界积累了太多的好奇心。
覃远小时候最常做的事就是整天独自埋头看书,成淑兰刚开始也会担心覃远的性格,长大后会不会变得太内向。后来覃天出生了,覃远很疼爱这个妹妹,在覃母看来覃远在帮忙照顾妹妹,减轻了父母很大的负担,殊不知也是覃天的陪伴让覃远多了一份柔软和温柔。
每当成淑兰听到同事或者朋友抱怨自己孩子做作业整天拖拖拉拉,不然就是各种调皮闯祸时,她都还有点心虚地想,自己几乎没有辅导过两个孩子作业,这妈妈当得是不是有点太轻松了。
不过覃父覃母后来也发现,覃远在学校有很多朋友,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老师一提起来都是一水的夸赞。成淑兰这才放心下来。越长大,越发现覃远是个极有主见的孩子。他很少提要求,如果提出要求的话,会列出一二三个理由,思路相当清晰。覃父覃母因此一直都相当尊重覃远的想法和决定。
覃远和父母的关系虽然没办法是亲亲密密无话不谈那种,但是能做到互相理解和尊重,更是难得理想的关系,孩子长大了可不就是渐行渐远,展翅飞往他自己的世界吗?
比如覃远自己做的第一个关于自己人生的重要决定,便是选专业。高考前,面临选专业的时候,很多孩子在这个年龄对于以后想学什么,完全没有清晰的概念。做医生的父母当然也理所当然的问覃远,以后想学什么专业,学医的话,以后进入这一行也有很多前辈指路。但是覃远说自己已经想好了,北京的W大英语学院,翻译专业。覃父覃母也只好暗暗收起了想为儿子指点迷津的心。
成淑兰还没来得把儿子成长经历回忆一遍,覃远已经吃完饭了,并顺便把碗筷收进了厨房。
“我来收拾,你去休息。”成淑兰说话间就把碗接了过去。
覃父正在沙发翻着一本医学杂志,平时这个时间,覃父覃母已经睡了。很明显今天是为了等覃远。和多数中国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差不多,他们也不会太直接表达对覃远覃天的爱。覃远吃完饭后,坐到父亲旁边,也打算和父亲聊几句。覃天则粘到哥哥旁边坐着。
“云景园那房子,你妈前几天就已经请了钟点工去打扫过了,你看看到时还要添什么。”覃父说道。
覃远在W大高翻院毕业后,在联合国做同声传译已经5年了。覃远没有选择多数人想要进的外交部或者其他政府部门,也没有选择大公司in-house。覃远是个freelancer(自由职业),但为了工作方便,多数时间得呆在欧洲,比如有的临时任务,要求一个小时就要到达会场。
今年覃远打算搬回北京,工作方向也做一些调整。这几年的工作一直同传和交传,都是口译为主。口译的好处,当然首先就是收入会比笔译高很多,尤其是同声传译。但是笔译也是覃远很喜欢的部分,尤其文学作品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