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39)
夜晚,河边的风很大,青白的烟雾很快就被夜风吹散,猩红的烟头也明明灭灭,但那苦涩的烟味却总是散不去。
看得多了,他也想去尝试一下烟草的味道,想看看是否真的那么令人沉迷。
以至往后每一次抽烟,他都会想到明河的那些夜晚,沉默而压抑,却又是他这些年唯一的慰藉。
-
“哇!你们聚众吃东西居然不叫我?!”陈年站在楼梯上看到他们后,飞奔而来。
陈年跑到餐桌前纠结了几秒,长条形的餐桌,陈瓷和岑蹊坐在一侧,肖渺渺坐在他们对面。
最后他坐到了肖渺渺那一侧。
陈年打开一瓶汽水后看向肖渺渺右侧的小哥,肤色黝黑,四肢修长,短发,卷毛。
“这位是?你们刚在聊什么?”他问道。
“你们的室友。”肖渺渺回答完陈年后,转换成英语给小哥介绍了一下他的其他两位室友。
小哥笑着和他们打招呼,露出洁白的牙齿。
“哇哦!”陈年惊呼,“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说不定人家只是没倒过时差。”肖渺渺笑道。
“你快替我们翻译一下,表示我们中非世代友好。”陈年继续说道。
“人家美国人。”陈瓷嫌弃地看了一眼陈年。
“你怎么知道?”肖渺渺和陈年异口同声地问道,岑蹊也看了过来。
“记录本。”陈瓷言简意赅。
“原来如此,你不会过目不忘吧?”肖渺渺点了点头。
“没,特意看了一眼。”陈瓷否认,他只是扫到房间号101时特意往回看了一眼客人信息。
“我错过了什么?”陈年一脸懵逼,“我只是洗了个澡而已,你们怎么看上去都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
“就一个本子,记录了青旅客人的入住信息,刚我去吃饭,要陈瓷帮我看了下店。”肖渺渺给陈年解释了一下。
“你也看过?”陈瓷问身侧的岑蹊。
岑蹊确实看过,他昨天下午守店的时候翻完了记录本,但他早已忘了这位老同学,如果不是他经过无人的大厅在走廊里碰到刚要出门的老同学,他根本无法把记录本上的名字和脸对应起来。
而他这位老同学加前同事看上去很惊讶,极力邀请他去外面抽烟。
他回国两个月,不得不承认,在信息搜集上还是要差一些,也就没有拒绝这份邀请。
“是的。”岑蹊答道,“昨天下午看的。”
陈瓷听到岑蹊的回答莫名就开心了起来,也不再觉得斜对面的小哥碍眼了。
他并不觉得岑蹊和小哥之间有多熟,肖渺渺什么眼神。
放下心结后,陈瓷开始认真听肖渺渺和小哥的对话。
肖渺渺和他聊了一些学习和工作上的事。
他们的语速很快,陈瓷只能听懂百分之五十,遇到一些他们反复提起他又不懂的词汇,他会小声问一下岑蹊,再和他讨论一下。
陈年已经放弃了,他开始横扫桌上的各种零食,只差没在脸上写“不在、不听、不知道。”
至于肖渺渺为什么会和小哥聊起来,她也是被逼无奈。
岑蹊除了回答陈瓷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就是问陈瓷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
他们两个人上空似乎有一座天然的屏障,根本让人插不上话。
而陈年已经拒绝和她交流,眼神对上了都会默默移开。
而小哥却兴致勃勃地和他们聊天,看上去像神交已久。
她都想直接说,时间不早了,您老还不出门吗?
但聊到后面,确实挺佩服他的,可以动摇一下她以往的观念,谁要她以前被打劫过好几次呢。
-
最后,岑蹊以时间不早为由结束了这次聊天。
小哥走的时候还有些依依不舍。
陈瓷似乎能理解这种心情,因为明天他们都会离开这里。
不会再有一个晚上,他们坐在明亮的餐厅里,吹着空调,喝着饮料,对着一桌子的零食,聊聊各自的生活。
眼前这些欢声笑语,过不了多久就会渐渐遗忘,抛在脑后,也不会再有人想起。
陈瓷他们将离开曼谷,肖渺渺离开泰国,也许他们再也不会有见面的机会。
我们总是和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一一告别。
就像乘坐一辆列车,有人下车,也会有人上车,每个人的终点站都各不相同,唯一能说的也不过是一句“再见”。
生活还是会继续,人也会不断往前走。
旅行会遇见很多,也会带来更多的离别,会在那么几个瞬间生出些不舍,不是对他人,而是对自己,但也无济于事,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陈瓷想他应该会记得小哥在说到自己工作时眼睛放光的样子,还有那一句他反复强调的“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