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竹简的人将刚才的发现告诉身侧人,身侧人又告诉下一个人,一片喧闹的吵架声中,窃窃私语的人越来越多。
“看到了吗?太子殿下也用了那种字!”
“难怪赵朔那样刻记,原来是为了讨好太子殿下!”
“你们快看,太子殿下接过赵朔的竹简看了,瞧,殿下点头了,殿下笑了,殿下拍赵朔的肩了!”
今日的议事,无人再将心思放在吵架上,众人对太子用到的几个新字甚是在意。因为大部分都是雅字,只有个数字是新字,所以没有人觉得太子用新字刻记是不妥之举。
他们敏锐地嗅到一种新兴的刻记之法即将风靡帝台贵族,已经有一个赵朔照做了,他们是否也该试试?只是三四个新字而已,就算从文章剔除,也不会影响雅字的美观,添上去,反倒衬得刻记的文章甚是独特。
因为独特,所以高雅。
议事结束后,很快有人寻上赵朔,向他讨教新字的事。赵朔大方地同他们分享新字。
赵朔分享的新字,和安城百姓学的二十个二新字不一样。
安城百姓学的新字,大多都是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到的字,和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但他分享给其他大夫的新字,恰恰和安城的新字相反,是寻常百姓很难用的那种字,只有经常做文章的人,才有机会用到它们。
字是姬稷选出来的。选了十八个,这十八个新字没有传到安城,只在帝台传。字从赵朔这边传出去,起初是一个人用,后来是两个人三个人,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后,士大夫间迅速盛兴十八个新字。
十八个字,做不了文章,却能为文章增添独特的格调。新字成为帝台贵族间格调的代名词,谁用新字,谁就有格调。
帝台百姓见贵族们开始用新字,原先对新字不屑一顾的他们,也开始动摇。
为何贵族们用奴隶用过的字?
有人寻来安城的新字和帝台的新字对比一看,原来不是同样的字!虽然都叫枝字,但安城的枝字有二十二个,帝台的枝字是十八个字,安城的二十二枝字与帝台的十八个枝字,无一重合。
对贵族的向往,使得帝台百姓也开始学新字,在他们心里,安城二十二字是卑贱的,但帝台十八字是高贵的。他们学帝台十八字,悄悄地学,悄悄地用,尽可能将新字用在每一处能用上的场合。
孙馆从赵国回来后一蹶不振,连文章都鲜少做。如今盛兴新字,在外聊文章,定会听到新字之事,抱着对新字的好奇,孙馆重新开始做文章,专门挑选几个新字掺进去。
掺进新字后,孙馆发现,好像真的很有格调。然后他又开始振奋了。
文章中掺几个新字,怎么掺,掺在哪里,形成一套讲究之术。甚至专门有人为此做文章,探讨用新字提升文章格调的心得。孙馆看过那些人的心得后,很是不屑,若是他认真起来,定会强过他们百倍。
赵姝最近也开始用新字做文章。
和别人不同,她用的不仅仅是帝台十八字和安城二十二字。
自从她上次用了枝字给赵枝枝回信后,赵枝枝很是高兴,源源不断将新拆改的枝字拿给她看。
赵枝枝拆改了多少个新字,她就学了多少个。赵姝觉得,再没有人比她更熟悉小老鼠的新字了。就算有,也只会是两个人。一个是太子殿下,一个是兄长,他们应该也能看到小老鼠每天新拆改的字。
赵姝为赵枝枝抱不平,外面的人学枝字用枝字,但鲜少有人提起,风靡帝台的枝字,出自小老鼠之手。小老鼠说,枝字是大家的,只要大家喜爱她的字,就算不知道是她拆改的,也没关系。
赵姝不这么想,她认为全帝台的人都该知道,枝字是小老鼠的。
她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信里,信很快得到回复。这次回信的人,除了小老鼠,还有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的字,跟在小老鼠的字后面,他在信里感谢她对小老鼠的关切,又说,不久之后,全天下的人都会知道枝字出自赵姬之手。
赵姝得到信后,吓得好几天没敢给赵枝枝回信。
孙馆已经很久没和赵姝说过话了,他将金簪和赵国衣料送给她之后,就没再主动找话说。
赵姝乐得清静。
不止是孙馆,孙家人对她的态度也不如从前亲近。赵姝郁闷几天后,没再在意。
说不定这是件好事。赵姝安慰自己,她本来就不会说话,现在好了,不用和人说话,也就不用担心自己说错话。
赵姝隐约察觉到孙家人是因为赵朔,所以变得冷淡起来。他们似乎认为兄长抢了他们孙家的大功。
贵族与贵族之间,暗自较劲最为致命。自己不如意,别人却如了意,怎能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