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宁家也计划着要去拜访一下邻居,不过东西、杂物都还没有收拾利落,于是暂时打消了念头。
到了第四天傍晚,宁家的院门被人敲响了。
宁泊言跑去开门,一打开门便看见一个圆脸、寸头、有着黑亮的圆眼睛,穿着一身黑棉袄,笑嘻嘻地的男孩,跟在男孩后面的还有一个黑壮的男子和一个清瘦的女子,看起来像是男孩的父母。
这时宁父和宁母也都从屋里走了出来。
「您好,我们是住在隔壁的邻居,知道您们搬来了,特别过来拜访一下、打个招呼。」
听着董父客气的说话,宁父忙迎上来:「真不好意思还要你们先过来,我们也正想着过去。」
「哈,一样、一样。」
宁父忙叫妻子:「孩子他妈,快!让客人进屋里去。」
两家人围坐在了桌边。宁泊言半低着头,打量着坐在自己身边的那个陌生小孩;董军武则一本正经的坐着,却不时对宁泊言扮鬼脸、使眼色,直到母亲扯了自己一把,这才收敛。
这两家人甫一见面,彼此就有了很多好感,都感觉到对方的亲切与善意。
「你们打哪过来啊?」董父问道。
宁父回答道:「我们从北方来,我一直在一家南北行货店当伙计,东家在此开了一家分行,就派我过来了。大掌柜的说想让我以后一直在这里,加上老家的父母都已经去世,我们索性把家搬到这里,打算长住下去。」
「这是个好地方,山水都不错。」董父也介绍自己:「我是本地人,在钱庄当伙计。一看见你们一家,我就觉得有缘,以后咱们经常来往,大家好有个照应。」
两家的父亲都是爽快的人,谈着谈着就热络起来了,喝着茶、啃着瓜子和花生,慢慢变得有说有笑。
董军武瞅着宁泊言,发现他只是偷看自己却不说话,于是地主动问道:「你叫什么?」
怯生生的声音回答道:「宁泊言。」
「哪个泊,哪个言?」
伸出手,宁泊言在桌子上画下自己的名字。
「我叫董军武。」
看着儿了们也开始对话,董母问宁母:「你这孩子多大了?」
「七岁。」
「哟,我这个也七岁。」说着,董母伸手揽住儿子,,摸着他的短发,「这小子很淘气,我收拾不住他,你多包涵。」
宁母看了看自己的儿子:「我们泊言就是不爱动,让他出去也不去。」
「那多好啊!我喜欢。」说着,董母也把宁泊言揽到身边:「哟,这孩子多俊哪!」
宁泊言有着瓷器般的皮肤、清澈的大眼睛、尖尖下巴,确实是个清秀漂亮的孩子。
「我也俊、我也俊啊!」董军武马上叫喊了起来。
大人们都笑了。
相似的生活经历、同样的生活重担让董父和宁父很快有了共同语言,聊起了男人之间的话题。
母亲们也聊开了,一时之间也就不分彼此,尽把家里的事情一五一十的提出来闲聊。
董母说道:「我家军武就是皮,光从树上掉下来,这都已经三回了。」
「啊!孩子没事吧!」
「没事,什么事都没有,就是每次都好了伤疤忘了疼,不怕死的继续爬。」
董军武歪着脑袋看看母亲,又看看正望着自己的宁泊言,然后伸手拉扯母亲:「妈,妳别说了。」
「哟,这会你倒害羞了,爬树时怎么不害羞?」
「妈……」
宁泊言低下头偷偷的笑,嘴角边显出浅浅的梨涡。
董军武看到了惊叹道:「呀!你笑起来有酒窝。」
宁泊言忙地更低下头,坐着不敢动。
在一旁的董母又问道:「你们家泊言念书了吧?」看到这孩子会写自己的名字,董母猜想是上过学了。
「在老家的时候念过些书,我们是刚来乍到的,我正想着要再给他找个学堂。」
董母忙道:「那和我们军武一块念吧!城南的小学先生人很不错。」
「哦,那太好了。让两个孩子一块上学,有个伴也有个照应。」
董母又说道:「军武啊!只要一放开他就跑得没影,有泊言在,说不定能老实点,放了学就回家,省得我送去接回的。」
「那好,我也是这个意思。」
董母想了想,说道:「要是能不操心他,我呀,还正想着开春时把棉衣拆洗拆洗,把春天的夹衣补补,再收拾收拾。」
宁母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着,你到我家来弄吧,咱们两个边做边聊。」
「好啊!」
两家人兴冲冲的聊着,聊到很晚董家才提出要回家。
走到大门外时,董军武不知哪里来的胆子,他伸手拉住了宁泊言的手。
宁泊言乖乖的让董军武拉着,还是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