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走廊的第一步,薛苑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这栋楼的分量。
她来到了某个小型的博物馆里。整栋楼空无人迹,就像那一幅幅挂在墙上的油画一样,充满了浓郁的色彩和安谧的气息。
这里仿佛是古老传说里的宝库,无处不是奇珍,温暖的阳光从欧式风格的窗口倾泻而下,足以让任何一个艺术爱好者不知今昔何昔。
这里的藏画远远比她想象中的多,至少整个一楼都是外国的美术作品,走廊和每个房间里都挂着一幅幅油画,甚至还有伦勃朗和塞尚的两幅真迹。看到那幅颜色鲜艳的静物写生时,薛苑简直目瞪口呆。若是平时她肯定会好好参观这些外面不可能看到的传世名作,不过此时却无暇顾及,直奔二楼而去。
一楼的藏画,多是世界名画,但凌乱无章,没有完整的系统,共同特点是所有藏画都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从二楼的楼梯口开始,全部是李天明的作品。从画廊延伸到每个房间里去。因为整层楼都被改造成了藏室,因而显得格外空旷。
薛苑总算知道,为什么几乎没有人看到过李天明三十岁之前的画,原来与不声不响中,这些画都被费夫人收集到了这里。
她双腿忽然一软,几乎要扶着墙才能站稳。想起四年前的自己,李天明开全国画展的时候,为了能够多看到一幅画而跑遍了全国,如今,他大多数作品都袒露在自己面前,他的整个人生,也对自己徐徐展开。
李天明向来会在画布上写上创作时间,最前的几幅画看下来,薛苑得出了一个结论——这里所有的藏品都经过细心的整理,按照时间排列的。
最早的一幅是四十三年前。按照时间反推,那时候他刚刚到了国外,开始学习一些先进的油画创作手段。如田健飞所言,李天明年轻时候的作品的确欠缺水准,仿佛用尽了心思把所有能画的题材都画上一次,把所有能用的颜色都用上;随后的几年,他在慢慢改进这个问题,到了二十八九岁时,他的油画水平可以称得上相当出色了。不过引人注意的是,他的人物画,肖像画从来都出奇的好,不论是老人,小孩,妇女,神韵抓得相当准确,仿佛天生就能看出每个人的特质并且用画笔表现出来,在捕捉细节上,他的确是个天才。
三十岁出头时,他的作品奇特的少起来,一年也只有一幅甚至没有。薛苑想起在杂志上看到的那句“那种状态跟我刚刚结婚有关系,我陷入了瓶颈”,忽然有些明白他了。
到了三十三四岁时,就象他曾经形容的“再次邂逅了灵感”,他的画风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攀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若干年的蛰伏没有白费。那之后他的画风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那一类,画中人物都大都是柔美的江南女子,或坐或行,背景各不一样,姿态也不一样,他那“善于抓取女人最美的一瞬”的名声也因此而来。如果说之前他是一流画家,那之后几乎可以堪成“当世翘楚”。
她记得,全国画展时,李天明展出的作品也不过四五十幅,可是此间,大约有七八十幅,除去两三张赝品,数字依然可观。其中不少的油画,薛苑以前都只在画册上看过甚至根本未曾听闻,她完全入迷,浑然不觉时间流逝。
薛苑来到最后一个房间,这间屋子和其他所有房间的陈设都不一样。几乎没有任何的装饰,墙上空无一物,只是简单装修了一下——白色的墙壁,白色的地板,除了一只巨大的箱子静静躺在墙角,房间内再也找不到引人注意的东西。
因为年代悠久,箱子早已看不出本来的颜色。虽然看上去灰蒙蒙,可其表面一点灰尘都没有,完全不像在这里放置已久的感觉。尽管箱子朴素,但让人不能不在意,箱子没有上锁,就象无声的邀请:打开我。很难有人能经受得住诱惑。
掀开箱盖的一瞬间,她倒吸一口凉气。
满满一箱子的素描和草图。
素描和草图摆放得非常整齐。小一点的素描在箱子的前半部分,整整齐齐的堆成了两摞;大一点的每三四张就卷起来,用皮筋精细的捆成一个个画卷,占据了这口大箱子的后半部分。
薛苑激动得恨不得大叫三声抒发感情。这么大一口箱子,草图起码有数百张。她挨着箱子坐下,背靠着墙壁,一张张仔细看起来。这些草稿大都是未完成的状态,有几张甚至只有寥寥可数的几根线条,自然没有日期,判断不出年份;小部分是完成的草稿,画纸上总会有一个小小角落写着一个“李”字,同时标注着各不相同的日期。相似的草图也特别多,薛苑知道,李天明每创作一幅油画,之前都会画数不清的素描稿和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