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也不是,”唐宓说得很慢。
“不是什么?你不是要转学,还是转学的事情和李知行没关系?”叶一超用对数学的锲而不舍的精神追问他。
唐宓说:“我一度打算转学的事情是真的。原因很复杂,但和李知行关系不大。而且,我最后也没有转学。”
她语气很是肯定,叶一超侧过头瞧她一眼,觉得现在翻旧账毫无意义,结果更重要一些。
“总之,你没有必要找李知行,如果只想找人辅导你的英语,我也可以。”叶一超说,“我的英语不差,IMO的试卷都是英文的,我完全可以看懂,并不需要翻译。”
哪怕叶一超花了太多时间学习数学,他其他功课也没有落下,在这次月考中,轻松进入年级前十——虽然这名次对他来说毫无意义。所有学科之中,除了数学之外,他的英文也非常出色,他一直在订阅各种数学月刊,也时常访问各大英文数学奥赛网站,没有相当好的英文水平是无法做到的。
唐宓轻声说:“你还要准备明年的IMO,我不想耽误你的时间。”
“事实是我被耽误了。”叶一超平静地指出,“我想跟你讨论问题的时间都没有。”
唐宓说:“不会的。你什么时候找我都可以。午休的时候、晚自习之前,都可以。”
叶一超立刻露出笑容:“是吗?”
“我虽然不再参加竞赛,但如果能帮到你,也很开心。和你讨论数学,我也能学到很多,叶一超扬眉而笑,加快了跑步的速度。
唐宓跟了上去。
在日复一日的互相帮助似的学习中,李知行和唐宓的关系有所缓和。
以前唐宓和李知行在校园里碰到,都是把对方当成陌生人,从不打招呼。现在碰了面,交谈得也不多,但总会点点头,表示自己看到了对方。
丁霄霄很为这种发展感到欣喜,她说:“你看,李知行人还是很好的吧。我一直说你对他太有偏见啦。”
唐宓本想解释,又觉得没必要,只点了下头,简单说:“是我弄错了。”
无论别人怎么说,两个人的互惠互利还是颇有成效的。两个人都是属于学习根底不错,略加辅导就可以融会贯通的类型,李知行是个不错的英语老师,对她的问题都给予了解答。
他在美国高中当交换生的一年中,这两项技能又有了大步提升。美国的高中,非常看重写作和演讲能力,李知行在美国的时候,多次为校报撰写稿件、参加学生组织的活动和演讲,每篇演讲稿都是他自己写的。
李知行说:“翻译和作文不好,是因为你的语感不够好。”
唐宓在英语学习上,肯下苦功,单词量相当丰富,但这只能解决选择题,在翻译作文上帮助不是很大。李知行一眼看出了她的问题。
“我想,考试能过就可以,语感不太重要。”
虽然人人都在说:“语感”,所谓的“语感”是什么东西,唐宓就从来没弄懂过。
“你这是敷衍的说法,对英语学习是不够的。你现在只要应付考试,上大学后、工作后怎么办?”李知行加重语气,“大学比高中还重视英语。”
“那是以后的事情了,我没有想那么多。”
“你还是应该现在想想,凡事走在别人前面总是更好的。”
“……”
唐宓顿时明白了“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她不指望李知行能理解她,一个刚刚能吃饱的人,是谈不上“吃好”的。
李知行指着课文:“这段文章,你读来听听。”
“读课文?为什么?”
李知行道:“我让你念你就念。”
除了强迫自己背诵课文的时候,唐宓不喜欢念英语,她觉得那没用。但在李知行锐利的目光之下,她有点儿紧张,调整了好半天的情绪,才念起课文来。
“之前我听你读课文时就在想,你虽然可以完整读下来,但也仅仅是‘读’而已,完全没有轻重顿挫,没有感情。你刻意地念准每一个单词,试图使发音标准,却从不思考‘为什么这里要用这个单词’,也不会想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和感情。”
唐宓沉默了一会儿。
李知行继续说:“你应该多看英文报纸和英语新闻,不应该死抓着教辅书和词典,否则你一辈子都是哑巴英语,根本不能跟人交流。”
没错,她就是哑巴英语的代言人。李知行自然不可能知道,很多大城市的孩子上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英语,而她,是上初中之后才首次接触英语这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