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摄政王只想篡位(185)

作者:楼见溪 阅读记录


彼時謝祁正在書房裡看書,江懷允在一旁處理公務。

管傢抱著聽聽江懷允看法的心思,也沒刻意避諱,對著二人和盤托出。

謝祁慢條斯理地翻瞭頁書,悠悠道:“阿允喜靜,小辦即可。”

管傢皺著眉,憂心忡忡道:“畢竟是及冠,小辦是不是顯得冷清?”

謝祁搖頭,溫聲道:“阿允身在高位,朝中百官道賀,多是目的不純。與其費心同他們寒暄,不如關起門來小辦,好歹都是自己人,也免瞭諸多拘束。屆時把陛下從宮裡接出來,總歸冷清不瞭。”

管傢轉念一想,也覺得甚是有理。

他“噯”瞭聲,剛要應下。

江懷允批閱奏折的間隙,打斷他們:“不必準備,太上皇到時會從範陽回來。”

聞言,管傢猛地反應過來,頓時面生憂色。

他隻顧著為王爺及冠高興,險些忘瞭這號人物。

去歲太上皇都已經避居範陽瞭,還是為王爺的生辰千裡迢迢趕回來。今年王爺及冠,照太上皇的性子,定然不肯錯過。

等宮宴散瞭就已經快到子時,即便想再辦一場也來不及。

這般想著,管傢難免長籲短嘆。

王爺每年過生辰都沒見多高興,今年及冠禮,原是想讓他高高興興地過,沒想到又是白費功夫……

“讓他回不來不就行瞭。”謝祁慢悠悠地開口。

管傢思緒一斷,下意識望過去。

“林叔放心。”謝祁略略按下書,笑吟吟地安撫他,“您就安心準備阿允的冠禮,餘下之事,都交給我來處理。”

管傢看看謝祁,又看看一門心思批閱奏章、不置一詞的江懷允,喜色頓生,樂呵呵道:“好,老奴這就去安排!”

管傢離開,書房複歸安靜。

江懷允批完一本奏折,望向謝祁道:“他回京勢在必行,你攔不住。”

“我知道。”謝祁點頭。

他對謝楊再瞭解不過。

謝楊貪慕權勢,疑心又重。他雖給瞭江懷允攝政之權,可也並非全然放心。去歲給封“燕王”便是警告。

周其一案後,謝楊在京的暗樁轉移頗多。他對盛京的掌控變弱,給江懷允過生辰是絕佳的回京借口,他定然不會錯過。

江懷允眉心微蹙:“知道你還——”

“可我想給你過生辰。”

江懷允聲音一頓,退讓道:“我想辦法在下朝後回來。”

“阿允。”謝祁目光一軟,緩緩道,“他已經利用瞭你這麼多年的生辰,我不想連你的及冠禮都被他染指。”

這些年,江懷允表面上煊赫一時,私下裡有多舉步維艱,謝祁從未刻意關註,可並非全然無知。

謝楊登基不久,前往定國寺禮佛。遇見無父無母的江懷允,見他聰慧伶俐,便領進宮裡親自撫育。

多年來,對江懷允疼愛備至。不僅領在身邊親自教養,就連他每年的生辰宴,謝楊都不假人手。

如此風頭無兩,不少朝臣都在私下議論紛紛。猜測最多的,便是謝楊有意培養江懷允繼承大統。

出現這種論調倒也不足為奇。

謝氏子孫調零,謝楊多年無嗣,年少一輩的謝祁全靠補藥吊命,有早夭之相。如此情形,盡早過繼子嗣是上上之策。

江懷允幼年時便被接入宮中撫育,是比照皇子教養成人。論才華,他不輸任何人。

論出身,他雖非皇族血脈,可卻在定國寺長大。

昔年高祖開國,被困盛京城外,危急之時,幸得寺廟僧人相助,才能化險為夷。高祖感念恩情,登基後,便賜寺廟“定國”二字,奉為國寺。

其後歷代君主循例,皆對定國寺以禮相待。

沿襲至今。

江懷允出身定國寺,是先天優勢。更遑論,方丈曾為他親批“性慧”二字。

慧者,洞明世事也,破惑證真也。

是極好的字。

是以,即便謝楊從未給他敕封任何身份,百官也從不敢忽視他的存在。

可謝祁知道,這些都是表象。

謝楊重視血脈尤甚,從未放棄對親生子嗣的追求。他特意挑選身世背景都無可指摘的江懷允進宮,給他無上尊榮,說到底,都是給他未出世的孩兒鋪路。

一個已經長成的、智計過人的潛在繼承人,遠比不諳世事的小孩兒更有威脅。

謝楊需要江懷允來吸引不臣之人——尤其是謝祁——的註意力,更需要江懷允,為他未來的真正繼承人保駕護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