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只想篡位(103)
作者:楼见溪 阅读记录
謝祁自打回瞭府,整日裡頗有些無所事事。約莫是清閑太過,不知何故,生出瞭翻修花園的興致。
康安回府複命時,謝祁正在清風亭當監工。
清風亭正位於王府花園,倚山面水,風景極佳。
謝祁靠著欄桿,不時拋些魚食下去。湖中養著的錦鯉便一窩蜂地湧上來,爭相躍著爭搶,撲騰得水花直濺。
康安走上前去:“王爺。”
“先前讓你查的事有眉目瞭?”謝祁漫不經心地問。
“正是要和王爺稟報這樁事,籍貫是梓州的所有舉子都在這張名單上瞭。”康安展開張紙遞給謝祁,心悅誠服道,“果然如王爺所料,今年的舉子中並未沒有叫'駱修文'的。”
“不奇怪。”謝祁一目十行。
康安適時從袖袋中取出一冊書呈上去:“今歲舉子所做的文章盡在此處,請王爺過目。”
謝祁接過來,書頁翻得飛快,嘩啦作響。一冊書翻完,蹙起眉,又從頭翻瞭一遍,面色不由凝重起來。
半晌,他朝康安確定似的問:“所有舉子的文章都在此處?”
“是啊。”康安篤定點頭,試探問道,“可有不妥?”
謝祁合上書冊,沉聲道:“這裡沒有'駱修文'的筆跡。”
“怎麼會?!”康安微怔,滿面錯愕,“小的再三確認過,這冊書裡的文章確無遺漏——”
謝祁截斷他的話:“兩種可能。要麼'駱修文'壓根沒有參加科舉,他蒙騙瞭本王。”
康安下意識反駁:“可他從梓州跋涉而來,若非參加春闈,何以在盛京駐留如此之久。況且,王爺不也說瞭,攝政王前幾日還特意詢問瞭這人的籍貫。若是這人沒有參加科舉,攝政王又怎會這般重視?”
“所以,便隻剩下瞭第二種可能。”謝祁面色沉沉。
“王爺是說——”康安心頭升起不好的預感,不可思議道,“若當真如此,他們的膽子未免也太大。”
“皇帝年幼,阿允尚未及冠之齡初掌朝政,難免讓世人覺得柔仁好欺。”謝祁閉瞭下眸,遮去眼中一閃而過的厲色,放下手中書冊,倏地朝外走去。
康安領會到他的意圖,忙跟上去,語速飛快:“這幾位梓州學子的落腳之處甚為分散,王爺還是現在府中等著,待——”
“不必。”謝祁擡瞭下手,步履不停,“本王親自去查。”
*
同一時間,攝政王府。
江懷允邊低頭批閱著奏折,邊問:“會試放榜在即,舉子名次斟酌得如何瞭?”
立在下首的禮部尚書焦頭爛額,為難道:“回攝政王的話,考卷的評閱業已完成。隻是於榜首頭名的擇選上,諸位同僚仍有些爭執。”
守在一旁的段廣陽心中頗有些唏噓。禮部尚書這話著實含蓄,他今日去請禮部尚書前來回話時,還未靠近官署,便被裡頭爭鋒相對的高聲怒喝驚瞭下。
走進去一看,更是覺得震驚。負責評閱考卷的朝臣各站一側,爭辯時更是情緒難消、斯文掃地。
因著兩方人數相對,你方唱罷我登場,誰都不肯退讓半步。
江懷允頭也不擡,問:“怎麼?”
禮部尚書早有準備,將手中的兩篇文章呈上去,恭敬道:“諸位大人正是在這兩篇文章上尚存爭議……”
他將爭議的情形娓娓敘述。
江懷允邊聽邊看。
其中一篇文章在彌封謄錄前他曾掃到過。字跡是駱修文的字跡,名字寫得卻是“梓州馮易”,因而才有瞭前段時間有關駱修文籍貫的一問。
行走在外,隱姓埋名著實沒有不妥。江懷允並未放在心上,隻是專註於手中的文章。
今歲的考題更貼實務。
當初略略一掃時,便覺這篇文章切中肯綮,觀點卓新不俗,是以印象深刻。如今細讀,更覺如此。
點為頭名實至名歸。
但讀瞭禮部尚書呈上的另一篇文章,江懷允頓時便明白瞭有此爭論的緣由。
總體而言,兩篇文章各有千秋。但駱修文的文章行文大膽,所提策略激進,文辭間鋒芒畢露。倡導中正雍和的朝臣自然不喜,另一篇文章的溫和之風則正中他們的下懷。
通讀完畢,江懷允放下手中文章,擡眼望去:“何大人是何意見?”
禮部尚書垂首,謹慎回道:“榜首頭名事關重大,自然要以諸位大人的多數意見為準。”似是察覺到這個答案並不能令江懷允滿意,禮部尚書續道,“老臣以為,單從行文而論,'玄'字一文結構精妙,文辭流暢,更勝一籌。”
上一篇:拯救非人类反派[快穿]
下一篇:撩惹疯批顶E,笨蛋少爷他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