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吾生未有涯(6)

作者:山海散人 阅读记录


章台

五年前,大夏国南方五个行省沦陷。

同一时间,北方邻国古纳国大军压境。

弘庆帝命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紧急调遣京营大军十万,赶赴北地,以抵抗古纳大军。

弘庆帝调刘有辉再次出任北地三边总督,稳定边境。

北思行省南部五个县城大旱,朝廷赈灾未完,瘟疫袭来。朝廷又赈灾,又救治病人。这种情况,一旦赈济有误,极易引起民变。

尤其是苏宫明造反,对整个大夏造成恶劣影响。

所以,弘庆帝特派户部尚书亲自到北思灾区赈灾,并调兵五万驻灾区,以防民变。

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因此内阁建议对南方苏宫明的事情先等一等。

朝廷可以等,皇太子陈简策不想等。

陈简策从弘庆二十一年年初开始筹备这场收複南方的行动。

十六岁的陈简策拿着他的规划去找父皇,请求父皇给他权力、给他人。

北方战事不断,南方失去大半疆域。天命之年的弘庆帝一夜间衰老了,他看着已经长大的儿子,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该退了。

弘庆帝端详了儿子很久,说了一句“不可操之过急。去锦衣卫挑人吧。”

朱潇时任锦衣卫指挥使,但他极少在宸京露面。大多京官,包括武经纶,都不认识朱潇。朱潇被皇太子一眼相中,命他潜入南陵建康府,做陈简策南方的“眼睛”。

陈简策对朱潇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到建康府建章台。

四年过去,章台已成为建康府(南京)首屈一指的青楼楚馆。章台里的姑娘、小官,不仅仅以色侍人。琴棋书画,每个人至少有一项特长,每每与士大夫们相谈甚欢。

章台成为朱潇收集各路信息的最佳场所。

以防路上过城住店引人怀疑,朱潇在车厢里坐了主位,陈简策和陆炳分坐两侧。

听到陈简策问那个女人的事,朱潇回複道:“我听到武仕和这个女人的对话,应该和两个月前宁海卫那场抗倭海战有关。那次,武同知带队,从倭寇的海船上解救了很多被倭寇掳走的沿海百姓。”

陈简策追问:“武经纶救了那个女子?”

“对。”朱潇继续解释:“宁海卫屯兵,所里士兵的家眷都住这里。每次他们从倭寇那里解救的百姓,亲属已亡、没有婚配、无人投靠的女子,可以嫁给卫所里的单身士兵。武同知战功累累,吴王在南京城送了宅子给他。不过,他很少回去,常年在宁海卫。所以,那个女子可能是想嫁给武同知。”

陈简策微微笑了,没说话。

朱潇噤了声。

陈简策摘了儒巾,随手扔在了车厢地上。

朱潇默默捡起来,拿在手里,不敢还给陈简策。他瞄了一眼陆炳,陆炳静静回看他,意思是“往下不用说了。”

马车继续行驶中,车夫边上多了一个人,这人在车厢外朝着朱潇身后的小窗口,低声说道:“共四个人。是武经纶的人。”

闭目养神的陈简策也听到了这句,睁开眼睛,看向朱潇。

朱潇微微侧头,回应车外的人:“知道了。盯着他们就好,不必声张。”

“是。”外面应了一声。

朱潇转回来看着陈简策,“是武经纶的人,只是跟着。”

“嗯。”陈简策向朱潇伸出手,朱潇递上了那顶儒巾。

从宁海卫到建康府约三百里,他们一行人昼行夜宿,在第三天傍晚到达章台后门。

马车驶进院子里,陈简策下车,一边舒展筋骨,一边看章台的三栋楼。

章台所有的建筑、院落格局,都是陈简策亲自设计。朱潇一直认为,章台的火爆,这些高雅、别致的楼台建筑,占了很大原因。

章台的楼宇不同于一般的青楼,章台不是一栋楼,是三栋三层楼。

主楼坐西朝东,正面临街。负责日常接待。

主楼身后北面的楼,坐北朝南,名为榕楼。主楼身后南面的楼,坐南朝北,名为丹楼。

榕楼、丹楼与主楼,皆有连廊相连。

大衆客人皆在主楼。

头牌姑娘、头牌小官接待客人,或者是身份显贵的客人们特殊要求的,在丹楼。

榕楼一直空着,等待他的主人。

三栋楼圈起来一个院子,一进大门是个巨大的石屏风,挡住了院子里所有景致。

绕过屏风,豁然开朗。入目一个人工湖,湖心一组假山。

湖泊北岸有两棵茂盛的梧桐树,掩映着那栋一直空着的小楼。榕楼的名字因此而来。

湖泊南岸栽种了一大片牡丹,每年的三月,牡丹盛开,粉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红色的,对着丹楼迎风招展。丹楼这个名字也就因此而来。
上一篇:君妻是面瘫怎麽破 下一篇:回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