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烽火名流(131)

作者:也逢春 阅读记录


永圣帝一个瑟缩,郑蕃的心跳都要停了。

“奴婢该死!”他边扇自个儿巴掌,边爬着去够那盏烫人的茶,“这便给主上换盏温的!”

可永圣帝反手一挡,“茶都不烫了,还有什麽滋味?”

郑蕃一愣,“主上?”

“你且听好,”永圣帝将手揣回兜里,居高临下地看向郑蕃,“这几日先压着御史中丞的奏章,不温不火不够,孤要这把火烧得彻底!”

于是此后接连两日上朝,大臣们都能听见这麽没头没尾的一句——

“御史中丞有章啓奏。”

“无事退朝。”

“臣再请奏!”

“无事退朝!”

事不过三,第三日大殿上朝,胡毋钊进门便跪在百官之前,郑蕃下来扶他也不肯起,直指十步之外粗壮的蟠龙金柱,“若主上今日再不容臣上奏,臣唯有血溅龙柱,望主上三思!”

这是死谏,亦是以死相逼。

殿中百官足足看了三日热闹,实在忍不住窃窃私语,“究竟何事闹得这样大?”

他身边的灵台丞接了话去:“听说陈郡太守之子当街打死一个僮仆。”

“不过一个僮仆,”那官员还道什麽大事,只以为灵台丞这消息不準,“便是打死了又能怎样?”

僮仆便是奴籍,打杀发卖皆由主家定夺,且当年流亡而来的白籍衆多,便是朝廷也不好贸然插手,又如何能劳动这位御史中丞为其请命?

“在此之前亦有流民血书挂胸吊死在陈郡府衙门前,”灵台丞轻飘飘一句,殊不知这一纸状书背后是一千五百多条无辜枉死的人命,“陈大公子不早不晚,偏是日上三竿,最热闹的时候将人当街打死。这几日流民都要闹翻了,今非昔比,他们已然没有六年前那般好拿捏,再这麽下去,其他州郡的流民都群起效仿可还得了?”

“卿家这又是何必?”大殿之上,永圣帝端的一副好为难,“孤都说了,不过一桩小事,御史中丞又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说这话的时候永圣帝只盯着胡毋钊一人,李令驰却明白主上这是要自己开口,于是他移步出列,一锤定音,“主上,您再不依他,只怕御史中丞三朝元老,今日就要断送性命于此,那时便当真难以收场了!”

永圣帝得了準信儿,似笑非笑,“那便依护军大人所言,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暗自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上呈奏章血书,又将那日的话重複一遍。待话音落地,永圣帝倒似前所未闻,猛一拍御座道:“竟有如此之事!”

“主上,抛开这些年朝廷赋税难收,白籍与黄籍难并,”胡毋钊有详有略,在场的大臣却心知肚明,前者才是真正令主上头疼的根源,“单是六年前月夜坑杀的一千五百三十二条人命,加上陶氏夫妇以命上告的血书,微臣以为,合该抽丝剥茧,追根究底,否则我大梁岂非要断送于此等奸官污吏之手!”

胡毋钊以一对草民的血书为始,牵出多年前所颁圣旨的弊端,那是李令驰借永圣帝之口,为保强宗右姓的利刃。与此同理,今日查案表面是为整顿朝堂,于各家有损,实则谁是罪魁祸首一查便知。胡毋钊也明白不能将矛头直指天子皇权,但这罪名落到陈郡太守的头上,便是罪无可恕!

永圣帝沉默片刻,又偏向李令驰,“护军大人,你以为如何?”

大梁天子这般事事迁就,倒更显得李令驰可能牵扯其中。今日永圣帝还能端坐九五至尊位,归根究底就在于名正言顺,这个道理李令驰从前不想明白,眼下却逐渐认识到其间厉害。

“这建康宫到底是主上的建康宫,”李令驰掷地有声,既然永圣帝要查,那他便奉陪到底,“该不该查要不要查,下官自然是听主上的!”

“如此,”永圣帝眉眼一弯,倏尔又恢複原先的神情莫辨,“那衆卿以为,此事该不该查?”

“微臣身为御史中丞,这首告自然算微臣一份!”

御史中丞发了话,等于御史台三御史十三曹郎也一同表了态。这十七位官员于数量不占上风,说话的分量却不见得多低。

百官继而面面相觑,不等他们犹豫,这厢库部侍郎隗顗也站了出来——

“微臣附议!”

由此先南后北,最后便是李氏一党。

“好!”永圣帝耐心等着,终于挺直了腰背,大手一挥,“那便由御史台与廷尉即刻会审,中书令李令仪监理,务必查他个水落石出!”

百官皆低着头,彼时灵台丞却瞧得清清楚楚,那李令仪代掌中书令已有六年之久,此刻听闻主上任命,肩膀竟是微微耸了一耸。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