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种田逆天改命(82)

作者:小蛮无细腰 阅读记录
赵安也开始行动起来,当天下午就联系冯少平,给他介绍了为城里两家窑炉提供石英石的马帮,又找银楼买到了硼砂。

等到大批的煤炭运来,就可以开始烧玻璃了。

第四十五章

腊月初六,干冷的风刮的人脸颊生疼,水田里凝结了薄薄的冰层,赵安出门的时候,还看到有调皮的小孩子去捞这些冰出来扔着玩儿。

他们一个个手指和脸颊冻得通红,脸上的笑容却那样的纯真无邪。看到赵安之后立刻吓得扔掉了手中的冰,呼啦啦的往教室方向跑去,害怕去晚了占不到好位置。

这也是最近赵家村的日子好过起来,小孩们才有调皮的资本,要是像往年,一家只有两身棉袄,全家老小必须轮换着穿去上茅房,其他的时候都在床上窝着,为了节省粮食一天只吃一顿饭,别说玩了,就算起来上茅房都觉得累。

小孩们逃走之后,参加训练的村民们呼出白色的雾气从远处跑过,领队的人已经变成了张威,他第二次从黔州回来之后就央求着赵安,以保护赵安的名义一直待在村里,说是山上的伙食不好不想回去。

赵安就让他留下来,代替自己训练村民们,他也不觉得累,每天尽职尽责的带着一群人训练,只是吃的有点多,每顿起码要干掉三大海碗的食物。

赵安穿着袖子终于走到了教室,他在教室的四个角落都点上了煤炉子,依旧能感觉到有风从半截围墙外刮进来,他也只能拍了拍脸颊打起精神,把临时编出来的两百字小文章写在黑板上,主要是介绍腊八节,煮腊八粥时可以用到的杂粮种类,还有一些常用的对话。

因为过两天就是腊月初八,所有来听课的人,无论大小都听得津津有味。就连坐在最教室最后面,一边纳着鞋底一边烤火,顺便听听课的妇女们也打起了精神。

她们互相对视一眼,心里都在想回家立刻準备材料,老娘煮出来的腊八粥一定会赢过所有人的感觉。

所以当赵安让他们写桂圆,莲子,芡实,薏仁,红豆,绿豆,……大家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认真。因为他们都很想把这些名字记起来,明天好去城里买,有些心急的或许今天下午就要进城去了。

今天这堂课的反应还是非常热烈的,可是赵安回到自己家的时候,依旧是一片冷清。

胡笙已经离开了二十多天,他已经烧出过一炉玻璃了,因为杂质的原因,最开始成品的颜色呈现出一种老式玻璃的湖绿色,还有一些明显的气泡和灰斑。

赵安本人看过之后是不太满意的,不过参加烧玻璃的窑工们却都很高兴,而且还进行了一些创新。因为他们不会吹制玻璃器皿,就用浇筑的方法先用陶瓷制造出模具,然后灌入玻璃液,等它冷却之后再进行一定的打磨修饰,最后做出来的瓶瓶罐罐竟然还有一些古朴的美感。

赵安让人把这些玻璃器皿封存了起来,如今还没有打开旭国上层交易渠道的情况下,他是不打算卖掉这玻璃器皿的,还是等胡笙那边稳定下来,再运到南越国那边去卖,或者从那边转一道手,再卖回到旭国来。

正当赵安随手翻阅着一本游记,脑海中思绪不停的时候,突然听到张威在楼下喊道, “赵公子,将军送信回来了。”

这下子他直接丢掉了手中的书籍,噔噔噔跑下楼去,就看到张威手中捧着一个小木匣子。张威嘿嘿的笑着,把匣子递给赵安说, “公子怎麽没穿外衣就出来了,还是回去再慢慢的看吧。”

然而赵安根本没有理会他的调侃,只说了一句“多谢”,便抱着盒子跑回去了。

打开盒子,里面最上层放着一些乱七八糟的小东西,有干花,有包裹着一只小虫的琥珀,有浑圆的金色珍珠,还有一个木雕的小人儿,看起来竟然跟胡笙有几分相似。

他宝贵的将这些小东西轻轻的捡起来,这才去翻看底下的书信,果然就看到胡笙一路上不停的给他写信,告诉他在路上的见闻,遇到了一些有趣好看的东西就想要送给他。后来因为实在太过于想念赵安,于是便开始用小刀雕刻赵安的小象。直到胡笙在南越国那边暂时安定下来,才想起来赵安一定也非常的想念他,于是便雕刻了自己的雕像,和沿途积攒起来的书信一起送回来。

这些书信中有些可能是在沿途的马背上写成的,字迹非常潦草,可是赵安一个字一个字的将它们全都印在了自己的心里,看到后半夜才将这个箱子重新装起来。然后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终于将它放在了衣柜的最底部,宝贵的珍藏了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