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重生之实业巨头(434)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而85年后,地产市场又会进入连续12年的牛市,这种情况下,哪怕是规模庞大的和黄与九龙仓也不可能吞下太多比例的市场,再说,光是香港的写字楼商场,就够两家公司折腾的了,住宅这一块,和黄九龙仓也未必会有太多精力资源去参与,毕竟,谁也不可能什么项目都要做到最强。
但如果有个银行,在知道未来地产市场的情况下,就可以全力借贷,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太多的后顾之忧,这样一来,谁做地产项目,都可以让银行从其中分一杯羹。
再一个就是未来内地的大型投资项目,这里面需要的资金是天量的,也需要大量海外贷款,不过这对银行的规模有很大要求,目前的香港,除了汇丰,其他银行显然没这个能力,但未来是可以发展的。
“海洋信托?这的确是个不错的目标,香港第三大本土银行,而且其创始人张明添今年2去世,现在其内部管理层也是乱的一团糟。”李浩楠点点头说道。
香港目前的银行数量很多,但大部分都是比较小型的,可能在香港也只有几个门店,存款规模也就在几亿或者十几亿的程度。而大一点的可能几十亿,第二梯次的,大概100多亿港元,最后最高就是汇丰这种级别了。
海信银行正是第二梯次,存款规模仅次于汇丰与恒生,约有120亿港元左右,是香港的第三大本土银行,不过这个排名仅在本土银行内有效,外资银行在香港的分部并不在统计中,如渣打银行,而且海信的第三与恒生的第二差距可能有点大,但这不妨碍它是一个非常适合自家的目标。
“对,不过张明添的去世只是其一,最重要的还是海信银行一直在隐瞒一个巨额亏损,差不多有6000万美元,这里,是我知道的消息,不过我也没有证据,这就需要你去调查了。”陈志文说完,递过去了一张文件纸。
香港的诸多银行,特别是华资,从诞生开始,就一直是多灾多难,从5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发生过数起银行金融挤兑事件,每一次都造成数家银行的倒闭。
如十几年前,从61年至65年的挤兑事件,就导致了数家规模中等的金铺、财务公司及银行破产,连当时最大的华商银行恒生银行也遭到挤兑,最终不得已之下,被汇丰收购,不过据说这件事的背后,本身就是汇丰推动。
60年代末,港府被几次差点引发金融海啸的挤兑风波给吓着了,吸取教训后,便模仿西方银行法成熟的国家制定了一些规定,这让香港的银行在后面十年相对来说,要安分很多。
然而,从75-81年的地产牛市,让所有人从这个泡沫中获取了太多的利益,各家银行,为了多赚点利润,讨好当时反而强势的地产公司,都开始对各种风险控制制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无论多大的风险,只要地产市场一直往上涨,那银行的贷款必然会是安全无恙。
陈松青的佳宁集团就是利用这个漏洞崛起,等到了2年后,会给香港的金融市场带来一场滔天海啸,而海信银行,与陈松青没有关系,但也一样是被人利用诈骗。
“6000万美元?”李浩楠大吃一惊,接过资料后看了会,说道:“只是利用支票轮这么简单的套路,居然能够骗出6000万美元?”
海信银行的存款虽然高达120亿港元,但银行也是特殊的,一旦出现银行总存款1%的亏损,都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一点跟一般的公司是不一样的。
“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复杂的骗局,说到底不过就是内外勾结罢了,有了内应,再简单的骗局都能搞定,不过,这也与海信银行这几年放松风险管控有点关系。”陈志文淡笑说道。
支票轮,其实就是因为现如今没有互联网的消息传递,当一家分公司开出支票后,另外一家分公司只能确认这张支票的真假,但无法确认这个账户有没有在最近一段时间被提现,只能先兑钱,随后再确认,这种信息传递形成的漏洞,在百年前的西方银行就经常出现,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对用户进行限制,特别是大额度的支票。
只是这样一来,肯定会影响银行大客户的效率,所以怎么控制风险与保住客户体验,就需要每家银行来自己制定,海信银行就是放松了对一位大客户的审核,让其不停的以这一招,获得了大量闲余资金,随后用来投资,结果投资失败,倾家荡产。
当然,这里面,海信银行的内部,肯定也有帮手,要不然,一家银行再怎么松懈,也不可能在这种事上不停的犯错。
“以现在香港地产及银行业的情况,如果这件事爆出来,那海信银行绝对会遭到前所未有的挤兑。”李浩楠说道。
以海信银行的规模,损失个6000万美元,其实也不算承受不住,哪怕现在的经济很差,毕竟资产规模在那,顶多亏个几年的利润,股价就算腰斩也不至于倒闭,可是银行最怕的是挤兑,一旦这种损失的消息传出去,恐怕会有一大堆人来取款挤兑。
这种挤兑之下,不要说已经受到重大损失的银行,就算正常运营的任何一家银行也是抗不住的,毕竟,银行的大部分存款,早就放贷放出去了,要不然也不可能有钱来支付存户的利息。
“这算是我们的机会了,不过要掌握好时间,因为一旦挤兑太严重,就有可能引起港府的关注,如果港府先一步接受海信银行,那我们就错失机会了。”陈志文又说道。基于60年代的教训,港府一般不会再对银行也坚守所谓的“市场自由”原则,因为香港的银行之间,都是互通的,很多之间都是股份交换,或者共同承担多个大项目,又或者有着直接的合作,一旦一家银行出了问题,很有可能波及到其他银行,当数家银行发生挤兑的时候,就是港府想接手都得费劲。
“行,我明白,不过如果海信银行发生挤兑的话,我们直接插手似乎没什么理由,不如我们先在海信贷一笔资金,等到时候,就有理由与他们董事会接触了。陈生以为如何?”李浩楠想了想建议道。
“好,就先去贷几个亿港元吧,就说我们打算与华资银行进行合作,海信是第一个,未来还会有超过十亿乃至更多的资金,就当先放个空响炮,让海信的人充满希望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这次针对海信银行,可以说是陈志文在香港的商业布局中,第一次特意针对华人的公司,哪怕是之前的淘化大同,也是纯粹的善意收购,双方定个价格,直接交易。
但海信银行也不是好东西,在今年年初他们就已经知道被咋骗了6000万美元,被骗并不错,但隐瞒就是重罪,原本正常的流程应该是立刻起诉该人,随后向港府金融管理局汇报,但因为创始人刚刚去世,又发生这样的事,于是整个管理层就决定隐瞒下来,甚至还故意帮助诈骗海信银行的叶庒龄进行隐瞒,但后续又被人家抓住把柄,光明正大的继续从海信银行捞钱。
最终,等到1985年被港府发现异常的时候,整个海信银行被咋骗+勒索9000多万美元,加上后续挤兑、断供、合作方断约等损失,一共超过20亿港元,港府为了防止发生金融海啸,贴进去40亿港元的外汇基金,虽说在港府的干预下,等到了90年代,海信银行出售卖掉了44亿港元,但相差十年,40亿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这个过程中,多少储户也是损失惨重,哪怕有港府兜底,但一样也是花了很多年才拿回了自己的钱,多少人的人生被毁。
现在自己提前引爆这个雷,不但会让整个香港损失更小,自己果断接手的话,也可以减少普通人的损失,毕竟,现在的海信银行,还是能承受的住6000万美元的直接损失的,只需要自己入主后给老百姓提供存款安全的信心,那也就不会有其他损失了。
“好,我明白,我立刻先去跟海信接触一下贷款事宜,再去查一下这件事,如果能找到证据,那我们就可以动手了。”李浩楠点点头说道,只要这件事是真的,那就容易查,毕竟,一个银行想要压住这么大的一笔坏账,绝对不是几个最高管理层自己能够操作的,手下的很多人肯定也参与了,只要找到一个漏洞,就足以知晓一切了。至于物证,可能比较难找,但人证也是有效应的,再说,一旦事情曝光,心虚之下,肯定会有马脚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