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重生之实业巨头(40)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hello?”陈志文挥了挥手提醒一下。
“先生,您好。”销售回过神来,抱歉的说道。似乎在那么一瞬间,她都怀疑自己的性趣是不是变了。
“我们随便看一看,你介绍一下吧。”陈志文笑说道。
“好的,三位,请跟我来。”销售立刻回到了专业的服务上,带着三人走进大堂内部,向三位介绍太古城的楼栋情况。
陈志文也在带领下,大概了解了太古城的一些情况,太古城的开发计划是在去年,不过不巧碰到了经济危机,拖了一年之后才开始立项,目前各方面还没有动工,估计要到明年才能够开始打地基。
“港府规定预售只能在楼盘建成之前8个月开始,你们现在地基还没打好,就开始卖楼了?”陈志文有些惊讶的问道。
香港虽然只是一个小城市,但还是有一些伟大发明的,比如预售,以及后世内地恨之入骨的公摊面积。
预售的本意其实好的,在50年代,香港地产的正常运营方式是房子建好了再卖,这让开发商承受着很大的资金压力,于是,一位商业天才就想出了预售制度,从商人角度来看,这样可以早点收回资金,降低对银行贷款利息的支出,对买房者来说,也可以提前定下房子,避免以后房价上涨。
但资本家可不会放弃任何机会,预售带来的好处就是投入资金的变少,相当于杠杆的变大,于是,金融泡泡就更大了,香港地产从60-80年代,短短20年就三次大起大落,与预售这种高风险的金融制度有着极大的联系,同时,60-70年代华资崛起,根本原因也是华资大亨利用预售制度,快速发展,聚拢资金,最终到了80年代发展成可以挑战英资的规模。
这其实跟投资界的对冲一样,本意是降低投资风险,结果被金融家玩出花来了,杠杆玩的越来越大。
销售显然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问题,笑着解释道:“所以现在不是预售,而是预订,您只要提供5%的订金,到了明年或者后年,就可以以现在的价格来购买我们的房子,我们会在合同里标注清楚,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
“那如果房价跌了怎么办?”陈志文笑问道。
“先生说笑了,现在香港的房价,都回到5年前了,再跌也不太可能了。”女销售有点不自信的说道,公司的这种销售政策,其实就是本身对未来房价的不确定的最强证据。
“行吧,我考虑一下。”陈志文点点头,心中却乐开了花,按照太古现在的政策,自己只要支付5%的订金,便可以锁定未来的房子,这部就相当于20倍的杠杆?而且杠杆的资产还会在未来几年大幅度上涨,这个投资可比投资工业地产要强多了,唯一的缺点就是现在太古城推出的楼盘只有3栋,可出售的房产有限,也不知道自己能买到多少。
要不是陪着这对twins来看看房子,还不知道会有这种好事了,不过话说回来,英资洋行对于地产的投资太保守了,根本不像华资那样敢于全力扩张,据他所知,太古集团为了开发太古城这个项目,先后将赛西湖和太古山谷部分土地出售,售得1.2亿元现金,作为发展太古城初期启动资金。
结果,购买土地的长江实业和南丰集团都从后来发展的赛西湖大厦和南丰新邨中,赚取巨利。随后因为没有地产经验,又与大昌地产合资开发太古城,虽然到了后来一脚把他踢了,但还是分了对方上亿港元利润。
实际上,在60年代,不少英资都大量出售地皮,或者与华资地产合资开发,如果不是错过了时代,这个红利陈志文怎么着也能分上几笔。
看了两圈后,陈志文没有任何下一步动作,女销售倒也不急,她看出陈志文有钱,买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不过结果还是让她失望了,过了一会后,陈志文便准备离开,对于这样一个潜在客户,女销售自然不愿意错过,她觉得还是有机会的,于是在陈志文走之前递上了自己的名片。
车上,陈志文收起名片后说道:“你们想买的话就买吧,我也准备入手了,你们准备买多大的?”
“我们两准备买一套600尺的。”王诗倩系好安全带后说道。
“600尺,太小了,我买一套1500尺的,等交房的时候就送给你们了,不过你们也可以再买一套,当做投资也好。”陈志文笑说道,香港这种小地方,将千尺作为豪宅,其实也是一种悲哀,如果不是房价贵到离谱,谁会把千尺当回事啊?
“刚刚的屋型没有1500尺的吧?”王诗雅在后排问道。
陈志文耸耸肩说道:“买两套,打通不就有了,以后串门也方便一点,不是么?”
第51章 音乐播放器
随后的几天,陈志文每天都去了不同的别墅,里面也都有一些尽职尽责的清洁工,将所有事物都打扫的干干净净。
感觉到这几天有点累的陈志文,来到了红牛的工厂,秦志豪已经出差去了德国,目前负责红牛工厂的是公司的副总王金来,他是之前联合汽水工厂的高层之一,红牛在收购联合汽水之后,自然也需要依赖这些曾经的高层。
在工厂转了一圈后,陈志文问道:“秦志豪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
“陈生,昨天晚上我接到秦生的电话,他对德国的设备夸赞很高,价格虽然贵,但产能很高,还有就是维修方面,香港这边几乎找不到懂他们设备控制的人,他担心如果设备出了问题,会影响很大。”王金来说道。
“价格贵可以谈,而且只要效率高,贵一点也不是问题,售后这一块的确是麻烦。”陈志文点点头,现在不要说香港,估计连RB都没多少人懂PLC控制逻辑的,设备坏了被德国佬敲诈一笔是小事,耽误自己生产,影响交货计划才是大事。
王金来接着说道:“秦生的意思我们这边送几个人去德国学习,将这套技术学到手,至少维修的技术学到手。”
“哪有那么容易。”陈志文摇头说道:“让他把德国设备的型号资料空运寄过来,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多买几台,维护方面,就从德国直接挖两个工程师来香港,钱到位就行。”
这个时代欧美人的工资比起香港高很多,但对于香港的有钱人来说也算不了什么,香港很多英资公司招聘的英国人,可不是拿的跟香港本地人一样的工资。
“好,我们约好了今天晚上通电话,到时候我再通知他。”王金来说道。
“行。”陈志文点点头,70年代,沟通效率就是这么低,得提前约好时间,接电话的人得提前等,资料这些信息,就只能通过信件邮寄,就算是国际快递也得等几天,这让陈志文非常怀恋以前的微信了。
离开红牛工厂后,陈志文又去了隔壁的美的工厂,比起隔壁忙的飞起的红牛,美的这边要差上不少,虽然现在北半球还很热,但也快到了夏天收尾的季节,风扇这边也开始闲了下来,之后就会进入囤货生产的阶段,进入淡季,收音机也差不多,除了车载业务,民用方面,陈志文基本上只要求维持原样,不会投入过多资源。
“老雷,这收音机,与磁带播放机差不多吧?”陈志文摸着一台收音机,突然说道。
“有些磁带播放机的外形与收音机差不多。”雷盛利似乎明白了老板的意思。
陈志文想了想说道:“车载收音机的业务虽然利润率还不错,但汽车零部件行业没那么容易扩张,最近几年很难形成大的规模,收音机的业务我是不看好的,虽然我也准备做电视机,但同样最近几年也难成规模,我们得想想办法做点其他产品,来养活这么多做收音机的工人吧?”
收音机市场,其实在70乃至80年代都有不小的规模,但这玩意早就诞生几十年,技术简单,无论是欧美还是日韩乃至东南亚一些国家都能生产,市场早就已经饱和,同时,电视机也在抢夺收音机的市场,即使现在美的的渠道还在,一个月也有几十万的销量,但陈志文知道,没有几年就撑不下去了,历史上的环球电子,就是80年代初经营的很惨,然后便宜转手给了一家RB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