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实业巨头(193)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的确,相比来说,收购花不了多少钱,后面工转商才是大头。”陈志文点点头说道,现在香港房价涨幅不低,同样的土地进行工转商,成本自然增加,也许还是比不上黄埔花园的这块地,但总额也会不小。

“那我需要尽快准备了,这件事还是由我们单独操作,还是邀请获多利来操作?”周家杨问道。

“邀请获多利吧,汇丰知道这件事也无所谓,靑洲英坭不过是一家中等大小的公司,沈弼不会在意的。”陈志文说道。

汇丰银行作为香港金融行业的巨头,除了兑换外汇、吸收存储、发放贷款,另外的核心业务就是通过投资赚钱,这就是获多利存在的价值,专业帮助各类公司收购、出售业务,甚至自己的公司。

作为汇丰的核心业务之一,获多利多年来也是吸纳了香港最优质的一批金融精英,同时,背靠汇丰的大树,也让他们不缺资源。

香港历史上,很多经典的收购案,背后都是获多利的功劳,如5年前置地饮牛奶,置地就是邀请的获多利作为?

之前陈志文收购和黄,如果不是因为担心汇丰不同意,陈志文肯定也会邀请获多利。虽然会收一笔不小的手续费,但获多利的能力加上汇丰的资源,可以更大概率保证收购的完成,甚至总花费上还会更少,更不要说,时间也是一种成本。

“好,那我与获多利沟通一下,陈生对收购,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周家杨接着问道。

陈志文摇头说道:“没什么要求,越快越好就行了,到手之后,我们也要快速开发,要与黄埔花园一样,在78年底之前就全部开发完毕,或者预售全部完成。”

“好,我明白了。”周家杨点点头说道。

……

两天后:

港岛一间咖啡厅内,周家杨约来了一位约50岁的秃头男子,此人正是汇丰银行旗下获多利的副总裁齐伟斌。

“齐生,你觉得这次收购,还有什么问题吗?”周家杨淡笑着说道。虽然这次收购动用的是美的的资金,但美的作为专业从事电子科技的公司,是不会参与金融或者地产方面的投资的,因此,此次收购,是陈志文从美的海外账户调集资金,然后交于和黄地产进行投资。

当初为了能够私有化和黄,陈志文选择了先将和记退市,然后再收购诸多股东的股份,再以大量资本注入,来稀释那些不肯出手的股东手中的股票。

经过了接近一年的时间,陈志文手中的和黄股权已经超过了99%,剩下那一点已经无关紧要了,因此,这次收购靑洲英坭,以和黄的名义下手,因为靑洲英坭的水泥业务,对和黄有着不小的帮助,再说,这次资金的注入,又稀释了那一点点小股东的股份。

“周生说笑了,以和黄现在的规模,收购这类公司那不是轻而易举啊。”齐伟斌说道。

这半年来,香港地价涨了20%,和黄曾经岌岌可危的债务问题,因为手中持有的大量地产而缓解,负债率因为父母价值上升而提高,外加上和黄曾经大规模瘦身,本身手上资金就已经很充分了。

虽说和黄仍然还欠了约20亿港元的外债,但自身资产价值大涨,手中又有现金,同时每年也有一定的净利润,这就已经彻底摆脱了负债问题,就是汇丰,现在也没办法再要挟和黄了。

“好,我们老板的意思是,最好在2个月之内收购完成,这一点只靠在股市上收购是不可能做到的,只有去与靑洲英坭的诸多股东一一接触,收购他们手中的股票才有可能,这也是获多利的强项了,希望齐生不要让我失望。”周家杨点点头说道。

资源强大的好处,就是沟通很多股东后,还能大概率保证他们不透露出去,要是和黄亲自沟通,估计三天消息就会到靑洲英坭管理层手中了,这就是区别,和黄的规模虽然也不小,但人家也不惧你,汇丰可不一样,在香港,谁做生意能离开汇丰?就算今天不需要,以后呢?

不到不得已,没人会随便得罪汇丰,就是怡和、太古这类洋行巨头,也得给汇丰三分面子。

“两个月?这有点太急了,就是当初置地收购牛奶,前前后后也花了接近三个月时间。”齐伟斌有些皱眉说道。

周家杨说:“靑洲英坭的规模,比起牛奶国际还差远了点,只要获多利能够找到那些股东就行了,价格方面,都可以商量。”

“好,既然这样,那我立刻就去查一下靑洲英坭的所有股东信息,明天这个时候,我给周生新的回复。”齐伟斌想了想说道。

第199章 香港零售的扩张

“陈生,获多利已经答应了作为我们收购靑洲英坭的财务顾问,已经准备接触靑洲英坭的各大股东了。”一大早,周家杨便带来了这个好消息。

“好,那就等着获多利的好消息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虽然在股市上爆发的收购战,看起来威风十足,双方斗法层出不穷,但对收购方来说,演变成股市收购战,绝对都血亏的。

如原先历史上包玉冈收购九龙仓,双方你争我斗花费了两年时间,最终包玉冈花费21亿港元,收购了20%的九龙仓股票,成功的击败了怡和,在整个香港商业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

但代价呢?九龙仓的总市值,从收购前的十亿港元,直接被拉升到收购战最后时刻的100亿港元以上,光是最后几天收购的20%股票,就可以买下2年前2个九龙仓的总市值,而在收购完九龙仓后,九龙仓股票立刻接近腰斩,只是账面亏损,一天之内包玉冈就亏损了7亿港元,再加上当时全球利息都处于高位,利息上又是几亿港元的损失。

虽然从长远来看,收购九龙仓,低于包玉冈家族来说,是完成了弃舟登陆的战略目标,但从当时的字面数据来看还是亏损了太多了,多年在航运上的利润,很多都花在了这次收购之上。

如果不是陷入了拉锯战,也许根本就不需要花这么多钱。

相比于另外一人的收购策略,李嘉成就成功很多。

在原先历史上,李嘉成最早收购永高公司,也就是这一世陈志文最早收购那间拥有希尔顿酒店物业的美资公司,与几年前的陈志文一样,李嘉成收购永高,也是低调完成,随后收购了靑洲英坭,一样是收购了足够的股份,成为了股东,然后慢慢的取代控股家族,获得了控股权。

长江实业蛇吞象收购和记黄埔,自然更不用说,靠着与汇丰协商,基本上空手套白狼获得了市值25亿港元总资产超过60亿港元的和黄,后续和黄收购港灯,也是与当时的怡和(80年代初怡和集团收购了港灯)进行了协商,趁着怡和虚弱的时候以优惠价格获得了港灯集团。

可以说,李嘉成的收购,都是温和式的完成,即使有斗争,也是在股市之外,虽然气势上远比不上与怡和硬碰硬的包玉冈,但却是花费最小的成本,获得了比九龙仓还要大的资产,这才是真正成功的收购。

这次收购靑洲英坭,陈志文倒也不会像李嘉诚那样花个几年时间完成,但在初期,还是要尽量保持低调,委托获多利就是这个目的。

陈志文接着说道:“美的从海外调集的资金,还有一些多的,接下来就主要发展百佳超市或者屈臣氏的店铺,直接在合适的地方购买物业,然后开超市,这样一来,物业方面会随着地产升值获利,百佳也不需要每年支付租金。”

零售行业,在亚洲运营模式中,很多时候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后世的内地,很多国际巨头在90/00年代进入国内的时候,都是采用15-20年的租期来经营,从外资控制风险的角度来说,这个逻辑是没问题的。

但国内在地产这一块,学的可是香港,结果到了20年后,也就是2015年前后,这些国际零售巨头都要面临房租到期,房租大涨的局面,最终很多都选择了关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