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我所见到的事实是,从15岁左右的一群小孩子到50岁上下的社会精英群体,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会关注这个节目,这个现象远非一个单纯的综艺节目所能制造。如果说当年的“超女”满足了大众平民选秀的心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那么说现在的《非诚勿扰》在电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并不夸张。因为它全方位地引领了大众去关注和思考,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会引发所有的电视人和媒体人来关注。此前,“真人秀”节目是否适合中国被人们广泛质疑。关于“真人秀”的讨论,自然有电视专业人士和社会学家站出来说话,轮不到我发言。我还是重点谈我的专业,关于参加这个节目的嘉宾的人性,这是我所擅长的,你如果了解了他们参加节目的心态,你自然会明白很多为什么。
人们看到不同的男女嘉宾,多认为他们性格迥异类型不同。而事实上,参加节目的90%以上的嘉宾性格相似,基本都是红色性格。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或有异议,比如说马伊咪和马诺风格完全不同,怎可能都是红色呢?谢佳说话似乎很理性,怎可能也是红色呢?好吧,我先来向你解释性格色彩学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概念,那就是——外表的“行为”可以有所不同,但是性格内心的“动机”亘古不变。譬如,对于红色性格而言,一生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快乐和自由”,次要动机是“希望被关注被认可”。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一个不希望受到关注的人,有必要通过电视节目的方式来相亲吗?另外这里也不是选秀比赛,不存在一定要分个你死我活谁胜谁负。
但这里你需要仔细区分,“希望被认可被关注”是有表现差异的。有人呈显性,有人呈隐性。
显性的,分以下几种:
1.“语不惊人死不休”。比如马诺多快言狠语;后来的胡元君、谢典古、袁媛等在此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目标转移”。比如武潇,通过“羡慕嫉妒恨”我和孟非的光头,而非调侃男嘉宾的形式,可以让观众们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与众不同,胆敢玩笑两位老师?
3.“奇装异服”。肚皮舞柳文静,少数民族混血孟娜丽雅,还有号称Cosplay界顶尖高手的“丸子”赵菁等等。
隐性的就不太好区分,走的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路线。比如马伊咪,你们都毫不掩饰赤膊上阵,那我就走矜持淑女路线;谢佳,你们走感性路线,我就走四平八稳路线。这很容易让人们产生错觉,觉得她们的性格必定与众不同,可惜你上当了。
无论是哪种,我再强调一遍,举凡红色性格,希望被关注和认可的内心不会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报名参加节目,参加节目的动机缘何?人们总是会质疑她们的真实性,提几条思路供大家参详借鉴:
1.从来没人说过上《非诚勿扰》就一定是为了找终身伴侣的,否则不可以来。上节目的人多是抱着寻找交友对象的目标,但是不必抱着沉重的包袱,一定要和对方走向婚姻殿堂。现在这个时代,人们对婚姻的看法和上一辈已有很大的不同,也许再过百年,人类现存的婚姻制度就会消亡,谁知道呢?所以,质疑选手不想好好找对象的说法中,最不能站稳脚跟的是“好好”二字,你怎么知道他是真心的还是假意的,你有办法区分吗?你唯一有办法尽量保证的是,他是否在婚姻的问题上说谎。其实,说白了,连男孩是否真的有女友,女孩是否真的有男友,都没有办法审查。如果你怀疑,只能依靠强大的搜索手段最终使其原形毕露。我早建议过节目组,是否在面试编导中安排一个国安局成员,这样,谁敢造假当场看穿,“绳之以法”取消资格。
2.通过参加节目能成功配对的占多少比例?我没详细的数据,如果有,可以把全国各地过去15年来做过的所有相亲节目,所有参加的嘉宾人数及最终走向婚姻的成功对数统计出来,我怀疑这个数据是否有可能超过5%。如果5%是可以被人们认可的话,认为是了不起的成功相亲的渠道的话,那么《非诚勿扰》的节目只要超过2‰也应该被人们接纳。计算的由来是:10年前节目男女嘉宾比例是1∶1,现在节目男女比例是1∶24,故此5%的1/24,应该同比被接纳。2‰意味着500个里面出1个,当500个男嘉宾上场后,有1个成功,就相当于其他传统相亲节目5%的成功率。现在平均一集5个男嘉宾,也就是《非诚勿扰》播放到100集时,有1个配对成功,理论上,这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相亲节目了。
我这样无厘头地计算,定会被人骂死。但我仍旧这样说,是想说明:首先不要单独地苛求这是一个婚恋节目,如果你一定执着于此,那大家就摊开数据说话,用最后的数据来证明。其次,谁都接受不了100期才能成功一对,这会让天天巴望着别人成家的人们绝望。不过你可以放心,有很多男女嘉宾虽然走不到婚姻的阶段,但他们发展彼此的关系进入到实质阶段的数量和比例,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平心而论,现实中相亲几十次没成功的人,大有人在。真正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大家能彼此真正的了解又有多少?所以,看电视时,谁都别把谁当成红娘,不见到人家生个娃娃你就难受。在这个问题上纠结的人,是看这个节目本身的期望值产生了偏差。
3.男女嘉宾参加节目找对象的心态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如果我从场上的嘉宾中没找到自己合适的人,但只要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我,有喜欢我的,那么定有通过看这个节目找到我的可能,这样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对红色性格而言,她们喜欢多种选择与体验,她们单纯而执着地认为只要有多种选择,那就应该可以选到好东西,“所以只要有足够的量,我总可找到适合我的人”。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因此,报名参加节目的人,不单纯是给场上的男女嘉宾看,也是给场外电视机前
的观众看,所以无论男女,大家都竭力展现自己。这就是为何我每天总能收到很多向我来询问嘉宾联系方式的求援信,可惜我不是电视台的“咨询援助中心”。
4.来参加节目的这些嘉宾,除了要达到找对象的目的外,他们还想达到被更多人关注的目的。这就是为何你在屏幕上会见到这么多雷人语录的核心本质,我相信他们站在其他节目中也一样,只是《非诚勿扰》的传播面大,人们会因此而放大这里的影响。因为如果说话太平淡,就无法让人们记住自己,更不容易在24位女生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为何同样站在台上,红色性格的女孩总像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原因。节目最早有潘婷和胡元君的斗嘴,杨文君和马诺的互帮互助,到了后来,潘婷和杨文君离开,出现了花痴的谢典古,我私下遇见这孩子,总是调侃“今天你在台上电到了几个啊”。所以,这就是她们说话有时显得“狠毒”的原因。如果一个天性完全平淡非常低调的人,为何要通过带有综艺性质的节目来相亲?其实,男男女女都希望更多地被关注和认可而已。
综上,报名者为何趋之若鹜前赴后继,本质上是上面四条的缘故。编导成天灌输给我的是,从节目专业性出发,如果嘉宾说话没特点又唯唯诺诺,观众不知道你要干啥。不为观众服务的节目就没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天天说假大空毫无意义的话,就做不出好节目。这就解释了为何选择嘉宾时,编导们本能地希望挑选乐于表达的参与者,嘉宾太过于木讷,节目就无法呈现应有的生动。只是可惜了那些做模特的人,人们本能地对模特很有偏见,但我做模特、演员或主持的那些朋友非常愤怒,是非常非常愤怒。她们说:“我也是一个有正常需求的适龄青年,就因为我的职业,所以就不可以参加节目了吗?凭什么不让参加?难道我就不可以找男朋友吗?”是啊,这就是悖论!但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因为你们要是来参加,观众会觉得你们已经这么好条件了,现实生活中会有一大把人要,所以你们来是占用社会资源,你们来一定就是不安好心,所以,不可以来,来了就是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