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图南未可料(20)

作者:猫十六斤 阅读记录


呃……甘小栗胆怯了。实际上他压根儿没有看清狂徒袭击贝丝小姐的瞬间,那时的他排在后面满脑子还在想祥仔的事,想如果祥仔真的有病、岂不是也威胁到自己,想如果自己被祥仔传染上什么病、会被这些英国佬怎样处置,想如果自己换作祥仔的处境、是不是也会照常生活绝口不提自己有病。他还没有想出一个答案,就听见了骚动,枪声慌慌张张响了起来,吓得他双腿一软,抱着头,死死闭着眼睛蜷曲在地。

那时他死死闭着眼睛。

“麻烦你告诉我,我还不想成为一个杀人凶手。”密斯特简紧盯着他。

甘小栗看到一从苦恼的黑色火焰。

可他仍是没有说话。

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点可以用来报复的工具,面前的男人比他本人还要天真,他不想轻易地透露真相——况且到底杀人的子弹来自哪把枪,他也搞不清楚。

“……算了,我不想再谈这个话题了。”密斯特简得不到答案,整个人松松垮垮地坐回藤椅上,捂着嘴,这间办公室现在只剩下沉默。

“我是不是可以回去了?”

“嗯?你还没走啊。”

甘小栗立刻退出办公室,守卫在门外走廊上站着发呆,见他出来,立刻一手按在橡胶棍上跟在他身后。甘小栗发现检疫站的守卫们大多身材矮小,肤色比自己的深,长着浓浓的眉毛和杏仁一样的眼睛——密斯特简也长着这样的眉眼。

为期十天的检疫和消毒,甘小栗还剩下两三天,两三天之后他就能出发前往槟榔屿,就要和阿爸相聚了。

第15章 槟榔屿风云乍现(一)

马六甲海峡的另一端,张靖苏和肖海乘着英国轮船已经到了他们的目的地——马来亚的槟榔屿。槟榔屿属于槟城州,是英殖民政府开发为远东最早的商业中心之一,也是华人最早到马来亚谋生的几个目的地之一,州府名叫“乔治市”,是地处槟榔屿的港口城市。

张靖苏和肖海在乔治市下了船,看到路边写着各国文字的招牌和广告,当中使用汉字的居多,看得出在这里华人数量占据着相当的比例。这是两人第一次来到南洋,带着忐忑的心情在路边分别叫了人力车,直奔《槟屿晨报》报社去了。

原来张靖苏前往南洋,是受《槟屿晨报》创办人的邀请出任该报纸的“新闻主编”一职。而张靖苏之所以受邀,不只因为他对这份工作的喜爱,也因为对他暗中从事的工作大有帮助,于是带着“亦徒亦友”的肖海跨海而来。不过他在宁波遇到了甘小栗,勾起心中一段旧事,现在正因为和甘小栗失散而产生些许懊悔。

这次乘船不似从宁波到泉州那趟那样艰苦,四人舱相对开阔,况且由于甘小栗的缺席和另一张铺位并未售卖,导致这一路多数时间只有张靖苏和肖海相互陪伴,在肖海的照料之下,张靖苏的仪容仪表才保持着符合他身份的水平。带着行李坐在人力车上,潮湿的风拂过张靖苏清瘦的脸,脸上干干净净一根胡子茬都没有,头发梳得服服帖帖,眼睛也在圆镜片后面微眯着,这让他看起来变成了一个颇为英俊的男人,有一点“傲雪梅花”的高洁意味。

“老师您还在担心小栗吗?”两辆人力车时而并行在街道,肖海趁机问。

“是吧。”也不知道甘小栗现在怎么样了,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他,张靖苏心里这么念到。

“我觉得他说要来槟榔屿找他爸是真的,他那点小聪明,一定会找到别的办法来这边。”

“噢,听你说起过他有随身携带、宝贝似的一页纸?”

肖海的确见过甘小栗打开怀里的布包,他还想一看究竟来着,只是没得逞,便讪讪道:“哈,那个,我也挺好奇的,他不准我看。”

张靖苏只是随口一问,未往心里去。两人在各自车上沉思了一会,不多久就到了报社。

进去之前先让门房老头通报一声,转眼老头就带了两个人出现在报社门口:一个矮小敦实的中年人,肤色黝黑,留着八字胡,笑起来嘴角一对又大又深的“括号”,一副永远有使不完的精力的样子;另一个年长一点,头发微秃,体型圆胖,手上拿着手帕,随时准备好要擦汗。八字胡的中年人老远就向张靖苏伸出右手,张靖苏也连忙迎上去,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张教授总算平安到达!”中年人嗓音洪亮,热情地说。

后面的胖子一溜小跑,令人以为险些要在地上滚动起来,辛苦地跟上节奏,紧随其后和张靖苏握手:“欢迎欢迎,可把您盼来了!”

“这位是《槟屿晨报》的总编辑,老傅——傅黎荞。”中年人笑着介绍说,“这位,不用我多说了,是即将上任的主编,张靖苏。”

张靖苏又和傅总编握了一次手,顺便飞快地观察了一下总编,见他虽是谢顶,可两鬓的花白头发还很茂盛,慈祥的胖脸光滑锃亮,一副衣食无忧、乐乐呵呵的样子。

“许先生,傅总编,这位是随我同来的肖海,也是我的学生。”张靖苏也侧过身,向来的两位介绍肖海。

“欢迎你,小伙子看起来很有精神。”中年人拍了拍肖海的肩膀,然后又说:“大家一同到我办公室谈吧,正好我新得了一罐武夷岩茶,是地地道道九龙窠产的大红袍,请两位品茗,老傅也一起来。”

张靖苏谦让一番,四个人这才一同走进报社。

肖海早从老师那里听说眼前的“八字胡”是南洋著名的华商许文彪,其祖上是福建人,虽然出生在马来亚,却是在福建老家长大,跟国内联系紧密。许文彪跟随父兄往来香港和马来亚办货,因为他学过中医,尝试着在乔治市开了一家药铺——后来药铺生意越做越大,他忙着在南洋各地开设分号之余,把总店从乔治市搬到了新加坡。

这几年许文彪从家族生意中独立出来单干,靠药材生意赚了不少钱,于是转而开始投资兴办报纸,在福建、香港、新加坡都有他筹建的报社,今年上半年又在乔治市新创办了《槟屿晨报》,经人介绍,邀请了在上海一所大学里头当教授的张靖苏来这里做主编。

肖海跟着老师坐在许文彪办公室的皮沙发里,端着一小杯茶细细的品,古朴的茶具和四周西洋式的家具搭配得不伦不类,不难看出许文彪这个人除了身家不菲又热衷文化交流之外,其实是个粗线条的人。

闲话家常之后,许文彪对张靖苏和肖海说:“我已经安排人给两位在市里找了住所,旅途奔波,你们不妨先休息几天,工作方面让老傅代为照料,我也不是个文化人,就不插手你们文化人的事情了。”

老傅连连点头。

许文彪又说:“老傅,过两天章亭会馆有个共话会,听说是关于今年会馆主席换届一事,我正好有事要回新加坡,麻烦你带张先生去参加一下,反正会馆的事我们一向只是走个过场,有什么会议去露个面就行。”

“好的,许先生。”

张靖苏暗自猜想许文彪会不会私下跟自己说点什么,毕竟他邀请自己过来是经过组织内部介绍的,虽然许文彪并不完全算组织的人,但他这样的“往来密切”也承担了不小的风险。张靖苏还期待着那种“挑明身份”的畅快聊天,可没想到饮茶结束之后,许文彪只是很爽朗地跟他和肖海又握了一次手,就把他俩送出了办公室。

门口老傅乐呵呵地跟他说到:“张教授,以后我们就是同事啦!”

这样一次会面,让张靖苏心中不管是对报社工作,还是暗中的组织工作,都一点底也没有。

两天之后的傍晚,张靖苏和老傅在报社门口见面,相约一起前往章亭会馆。两人步行在十二月依旧温暖的街道上,茂密的热带植物在街道两旁肆意伸展,鲜绿的颜色夺人眼球。受英国殖民的影响,乔治市的生活方式十分西化,街头甚至能找到供应当地特产白咖啡的廉价咖啡店,不少穿着朴素的青壮年劳力出入其中。同时这里又保留着早期中国人下南洋的痕迹,低矮的中式祠堂毗邻着华人商店,商店门脸窄小,里头昏暗一片看不分明。
上一篇:长夏未尽ABO 下一篇:逆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