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网络时代,但我小时候从不玩儿游戏,记得幼儿园的时候,我姥姥就把家族的秘方传授给我了。我姥姥煮的茶叶蛋,那是大大的有名。当初我姥姥就靠卖茶叶蛋,开了小吃店。
我小时候可爱跟我姥姥学手艺了。我姥爷是小学的音乐老师,我姥爷教我吹笛子,吹口风琴,唱歌,学乐谱,还弹过电子琴。我还要跟胡同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儿,我都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孩子不喜欢玩儿这些,而是喜欢拿手机玩儿游戏。
我小时候宁可看路边花坛里的花,去买两只小乌龟小金鱼养,也没想过手机上玩儿游戏。
我玩儿网络游戏是上初中的事了。那时候主要觉得新奇,有时玩儿一下。大部分时间会跟朋友滑冰、踢球、跳舞。我对游戏一直没有恶感,我觉着挺好的,尤其朋友离得远,在网上一起组团打游戏,不也是挺好的消遣方式么?”
“我在网上看到说有小学的孩子就拿着手机玩儿游戏成瘾。那是什么原因呢?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孩子不玩儿网游,那孩子会做什么?可能会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
这时候,万恶之源就不是手机电脑,而是电视机了。
如果没有电视机,孩子会做什么?
会找小伙伴一起玩儿球,玩儿弹珠,玩儿纸片游戏。
如果这是家长希望的,那你的希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多参加户外活动,能多交朋友。你做过引导吗?你有陪孩子去户外玩儿过吗?你告诉过孩子怎么去交朋友吗?有把自己的所长教给过自己的孩子吗?
我小时候学的都是很普通的事,我姥姥、姥爷都是很普通的人,我穿的衣服穿的鞋也都很便宜,我妈从来没给我报过补习班,课外班也只有一个是学舞蹈的。
我们家在我身上没花过多少钱,但我姥姥教给我独立生活的本领,我姥爷教过我音乐,我小时候从没获得过任何一个音乐奖项,但我因为爱唱歌,就特别喜欢音乐。
我妈妈送我学跳舞,参加比赛也没进过决赛,但我们每次都会认真准备。然后比赛回家吃顿大餐,一家人都很开心。
我从没见哪个孩子天性是不喜欢奔跑的,这不符合生物发展规律,你们见草原上的小狮子小鹿是成天蹲草原上不动的吗?
如果有很小的孩子每天拿着手机不松手,那问题必然不是出在手机上。”
“从很遥远的古代,我们的先人喜欢蹴鞠、马球、围棋、象棋、杂耍、戏曲、雅集、茶会、投壶、射礼,这是先人们的娱乐方式。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进而衍生出电子竞技。娱乐方式更多加多种多样,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我不会因为投资游戏公司而心有不安,也不认为这会令我声誉受损。我是正常长大的孩子,我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观察身边人的成长经历,网络游戏只是我消遣的方式之一,它对我的影响不值一提。
我只是个很平庸的人,小时候成绩还很差,初中还复读过。我想,哪怕我没有做演员,没有赚到很多钱,而是顺着我最初的理想去做厨师,开家寿司店,我依旧可以把日子过得很开心。
因为我有这个能力。开心和钱,从来都没有直接关系。
社会、国家一直在提倡快乐教育,我觉着我小时候的生活,算得上快乐教育的一种吧。”
&
坦诚地跟粉丝谈一谈,席冰觉着自己心境平复多了。
明珠奖的失利也从心中淡去。
席冰的成长轨迹反是引起更多讨论,社会上的育儿焦虑都减轻很多。许多人帮席冰一算,要按席冰的成长,小时候只有一个兴趣班,从不上补习班,吃穿也都很家常,不讲究牌子,读书读公立学校,的确花钱不多。
而且看席冰长的也挺好。
乐观开朗。
就像席冰说的,他就是没升学,去开寿司店,就他这性格也能过得开开心心。
教育专家尤其推崇席冰这种成长教育,家长没太大的功利心,生活上没有因教育投入过大产生太大经济压力,孩子就是按部就班读普通公立学校。
大人生活开心,孩子成长过程也快乐。
国家提倡的就是这种快乐教育啊。
先让孩子高高兴兴地长大些,别从幼儿园就学小学课程,明明天真活泼的孩子一个个压抑得跟老头儿似的。
&
傅玄打电话问席冰,“你要接世界游戏大赛的代言?”
“嗯。这没关系吧。”
“最好谨慎点。”
不过,傅玄对席冰的公关能力一贯放心,还是提醒席冰一句,“你现在风评已经开始回暖,这时候接游戏大赛的代言,就会让人怀疑你之前是为代言世界游戏大赛而做的公关。会对你风评有影响,你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