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希茨菲尔探案集(1619)
作者:爱丽丝威震天 阅读记录
“你说什么?”希茨菲尔突然睁眼,怀疑自己是幻听了。
“我说我抽到的区域就在书馆——也就是我们的总部,那栋钟楼图书馆,你应该认识?”
“我说后面那句。”
“只有十五年?”巴莉乌笑了,“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但对我们来说十五年真的不多,这主要取决于不同的树种,魔鬼藤的适应能力算是比较强的。”
希茨菲尔突然觉得这件事不仅仅是八卦那么简单,它还牵扯到树人族内部的一些运行机制。
“这么说你在之前十五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图书馆当前台?”她问道,“你不能走出去,那是李昂来找的你?”
“他没来——或者说他从没来过。”
“我没听懂。”
“直到六年前第一次见面以前,我们一直是书信交流的。”巴莉乌撇嘴,“我记得很清楚……一个刚刚获得自由的小树人被迫只能在有限的区域里活动,每天最多只能在高大吧台围成的那小块空地里承接各种借书以及还书业务并借此锻炼自己的口语,时不时的还要给其他人当接线员,汇报接收各种信息。”
“你可以想象到那种日子有多枯燥吧?我说真的,不比你一直这样躺着好多少。而最讽刺的莫过于身为一个喜欢看书的人我却压根挤不出时间——尽管我其实是在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工作。”
希茨菲尔想象了一下那种日子,觉得确实挺可怕的。
不过她获知这些消息并不是出于完全的好奇,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分散注意力缓解头痛。所以她的思绪很快就跑偏了,开始胡乱想着这么说吧台后的工作人员全是童工……
“我以为我会持续过这种日子直到我结束值守任务。”巴莉乌的声音有些飘渺,“顶多就是休息时额外多看点书,用这种方式来排解无聊——就在这时我收到一封信。”
“寄信人叫李昂-科内瑞尔,他先用刻板而又严谨的词汇把我们书馆夸了一遍,然后非常有礼貌的询问我‘这里能不能借到真正有价值的纸质读物’。”
“我完全理解他为什么会那么问。”她说,“因为在第一年我开始做这份工的时候,前来借书的很多人,他们的目标其实都放在那些下三滥的……”
“哦,抱歉。”她停顿了一下,“我不该这么说……但我看过你的资料,你去过南辛泽……那个报纸战争很有意思……所以你应该了解过通俗小说的发展史,它们真正流行起来就是那年。”
“你说的是1963年春天爆发的下沉运动。”希茨菲尔准确叫出年份数据,眼里闪烁着异样的光。
下沉运动,不管这个词在上辈子是什么意思,它在这边会多出一个释义:指爆发于1963年春天的一次集群活动。
它的起因是社会上的保守派势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否认那些世俗小说,将它们贬低为“轻佻的、粗俗的、只有穷人才看的毒物”。
这个一开始其实没人说什么,因为即使是穷人自己——他们也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看的那些庸俗的,谈情说爱的,甚至带点桃色的东西注定不可能成为经典,而他们本来也并不在意。
但市场是有规律的,多少人愿意为什么书籍付钱,人们掏钱的手不会撒谎。再加上那段时间经济不景气,很多畅销书的作者都考虑小小改个方向,写一些更加迎合市场的书。
他们被阻挠: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在教会系统内执掌权柄的人认为这是不明智的,这些人甚至试图出台法案来从根本上限制这种行为。
这惹火了那些撰稿人,他们联合起来给王室写信,给中央教区写信,在公众场合聚会并公开宣扬自己的要求,即“文学作品应适当朝底层沉淀,淤泥里也能开出纯洁的花”。
下沉运动最终大获成功,压制通俗文学的法案作废,这固然给文字去掉了一层枷锁,但在刚开始这并不是好事。
很多文字开始盲目的追求自由,仿佛只要写那些过去被压制的,不允许公开发表的内容就是正义的,是在和某些邪恶进行斗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市场充斥着各种乱象,这种风气甚至污染了一大批读者群体,1963年卖的最火的书拿到现在看内容简直不堪入目,巴莉乌“下三滥”的评价都算是轻的。
但希茨菲尔在意的不是这个。
她更关注的是——1963年,也就是说巴莉乌和李昂的故事从她做任务的第一年就开始了。
可巴莉乌是树人,对巴莉乌来说15年不算长,甚至今天的巴莉乌都才刚刚成年不久,依然可以用“少女”形容。
但李昂是人啊。
上一篇:名侦探世界的警探
下一篇:东京:这个旁白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