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本无意成仙(375)

作者:金色茉莉花 阅读记录


真是少有说这么长的话。

可是这种话,不长一点又说不完。

于是歇了一口气,才又继续说:“老祖宗也已经寿终正寝,坐化成神,位居天宫了。”

“这样啊……”

宋游点了点头。

良种丰收对百姓自是好事,燕仙做了好事,自然也该封为神灵。

栩州一州的所有道观庙宇皆必须供奉燕仙神像,到了别处,便以一郡为单位,至少也有一家道观庙宇供奉燕仙的神像,确实不算少了。这个世界历朝历代封神时其实很少有像对燕仙这样,对神像的数量也做出严格要求的,大多都是封神之后,百姓和各地宫观寺庙自发供奉。

燕仙确实是解了大晏燃眉之急,又与民生息息相关,不过也不知晓是否是有别的原因。

不过像是燕仙这样的神灵,即使没有朝廷的硬性要求,各地宫观庙宇也会自发将他请上神台的。各地百姓也可能自发为他建立小庙。

也许时间久了,佛家寺庙也会将他请上神台。

至于神职神权,多半是看百姓。

毕竟是香火成神,就算天宫给你什么神职神权,终究没有百姓给的来得实在、好用。

百姓信你什么,你就有什么。

让宋游猜的话——

多半是粮米丰收之类的,跑不远的。

如果再有了粮米丰收的神职神权,老燕仙又愿意管事的话,民间口碑一好,说不定很多田地广阔的大户人家都会在田地旁边给他立庙,一些村落说不定也会在山间田土旁边集资立庙,每到粮食播种之季,香火估计不会少。

届时真君恐怕要升帝君。

再往上的话,难度就较高了。

燕仙终究不是人……

不过这样的神,其实比那些说得法力无边无所不能其实屁事不干的天宫主神更受民众亲近,大概率也会比他们更加长久。

说不定真能享千年香火。

燕仙不就图个长久么?

宋游摇了摇头,不想这些,转而又看向马背上的燕子,出言问道:

“海外风景可好?”

燕子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那真是有太多说头了。可是这么突然一下,又不知晓该怎么说。

脑袋左右摆动,眼珠子晃动。

“海外、海外的风景不见得比大晏更好,不过很多地方都与大晏不一样。”燕子嘴笨的说道,却也比当年好多了。

“见过不一样,也挺好的。”

“是……”

“可有遇到危险?”

“危险倒也是有的。海外的妖魔和神灵大多都没有什么规矩,肆意妄为,像是我们上古时期的乱世一样。”燕子说着顿了一下,“好在燕子在这些地方来来去去习惯了,除了少数妖魔,大部分都不会为难燕子。”

“听来也是有为难的。”

“就得费心逃脱了。”

“挺好……”

看得出这只燕子是有很大成长的。

是经历过风雨见过世界的了。

就在这时,前方出现了一人一马。

草原上有一颗大石头,那人作武人打扮,将马拴在驻马桩上,自己背靠着石头坐着,似乎在吃干粮。

“我们认识……”

三花娘娘眼尖,当先看了出来,回头看向道人。

“是么……”

宋游便缓缓的走了过去。

那人也扭头看向他们。

第一眼还没有认出来,多看两眼,脑中的记忆才慢慢浮现出来,直到对方喊了一句宋先生,被声音一勾,脑中的画面立马变得清晰。

五个月前从这边经过时,遇见了一队照夜城的游骑,共处一夜聊了挺久,这位正是其中之一,似乎姓冯。想到这里,次日分别之时,那群豪迈的军中武人驮着同袍尸首带着夜游公头颅、饮酒高歌而去的场景也浮现在了眼前。

于是走过去与他对谈。

冯姓游骑说自己是还乡而去。

原先塞北人大军压境,照夜城的压力并不小,双方的探马候骑更是在草原上游走不停,常有交手。众多将士据城而守还好,出城做探马游骑便成了最危险的差事,于是城中将军承诺,只要敢出去的,等仗打完,就准许升官还乡。

冯姓游骑本就是南边江湖人,知晓北边紧张,这才参军,当即允诺。

如今战事已停,自然还乡而去。

“现在也混了个陪戎校尉的散官,回乡也算不错了。嘿,原先还以为将军说的假话,没想到还真没有食言。”

“恭喜啊。”

宋游对他说道。

只是问起其他几人,他却笑着摇头。

江湖偶遇,缘分往往也就只有这么短短片刻,聊了一会儿,吃完了干粮,冯姓游骑便拔出驻马桩,牵着缰绳对他拱手告辞,便骑马而去。

此刻的他像个江湖自在人。

草原已一片枯黄,那一人一马只消一会儿,便走远了。

宋游好似见到他举起酒壶仰头饮酒。

又好似听见了如那天早晨一样高亢嘹亮又狂放不羁的歌声,军中之人,自该以破锣嗓子唱来,是很古玄的味道。

孤独在这一刻格外的有分量。

和平又是如此难得。

道人过了好一会儿,才转头看向猫儿与马,又抬头看了眼在天上胡乱飞着好似停不下来的燕子,也迈步走去。

是与冯姓江湖人不同的方向。

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德六年冬游至越州

十来天后,似乎已是冬季了。

一行人也早已经进了越州。

道人独自拄杖走在前边,枣红马依旧沉默的跟着,只是三花猫却没有像往常那样前后左右的到处跑、到处闻、到处看,反倒身后不断传来讲话声。

“老燕仙怎么变成燕子神的?”

“朝廷敕封,功德成神。”

“是怎么变成神仙的?”

“老祖宗本身就是神灵,有香火傍身,只是仅限于安清一地,没有朝廷敕封天宫承认罢了。最近两年整个栩州都是信徒,加上朝廷敕封,自然只需抛弃肉身就自动塑成神灵法身,升天而去,位例仙班。”

“抛弃肉身!”

“怎么了?”

“怎么抛弃肉身?”

“就是死掉。”燕子解说道,“老祖宗本就差不多该寿终正寝了,当时我就守在门外,不知哪里传来一声鸡鸣,老祖宗就升天了。”

“这样呀……”

三花猫学着道人的语气中。

似乎少了许多热情。

“都是这样的,很多神仙都是这样的,只是后人传着传着,就会传得变了样子,听起来就好像很了不起了。”燕子小声说道,“但其实很多神话传说故事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很普通的。”

“听不懂。”

“反正就是这样子。”燕子也不愿意猫儿把自家最厉害的老祖宗给看低了,于是又说,“但是老祖宗很厉害,也托了先生的福,还没上天为神就已经有很多人诚心信奉他了,香火愿力远超从前。加之老祖宗成神前就有千年道行,以后一定是一方大神。”

三花猫听得一愣一愣的。

一边迈着小碎步往前走,一边往旁边扭头,看着与她隔了一匹枣红马低空飞着的燕子。

燕子见状便又继续对她说:

“你知道成为天宫正神之后,第一次飞升上天,要从哪里上去吗?”

“不知道~”

“东南西北中各有一座山,离天最近。最北边的就是我们之后要去的天柱山,还有南边的尊者山,西边的天尽山,东边的无边山,以及中间很多皇帝都经常去的鼎山。它们最高,神灵要想到天上去当神,第一次就要从这里上去,不过之后就随便了,一下就可以飞上去。”

“好厉害……”

这可真是触及到了三花猫的知识盲区。

试问她一只信徒只遍布几个村,还没有朝廷敕封的小猫儿野神,连地神都不如,哪里知晓这些事情?

偏偏她还爱听,爱听得很。

听来只觉得神奇极了。

这样的对话,道人已然习惯。

自从燕子回来以后,一路上这两只小妖怪有空便会交谈。

多数时候是三花娘娘缠着他说,问东问西,燕子起初胆怯,不愿多聊,等来了兴头,这才正常对话。

最开始燕子讲他在海外的见闻,遇见的凶猛吃人的妖魔和比房子还大的鱼、能驮起一座小岛的龟,三花猫则讲当初在祥乐分别之后,自己和道人一路上遇见过的山神,见过的皇帝和蛇仙,还有到北边以来除过的妖怪,从平州借来的大山,很多细节宋游都以为她是记不清楚的,结果却没有想到她只是平常不讲,其实一点也没有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