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本无意成仙(230)

作者:金色茉莉花 阅读记录


眼前天地变换,四季更替。

恍惚之间,抱着猫的道人已到了画中那条小路上,左右皆是芦苇,有人那么高,抽着雪白的穗,被风吹着,全都向同一个方向弯腰,这吹来的风也带上了泥土和芦苇的味道,隐隐有几分湿气。

道人的第一感觉便是:

凉快!

长京是酷夏,此处却是深秋,突然间从酷夏到了此处,便像是大热天走进了空调房一样。

那风偏又吹得舒爽。

道人怀中的猫儿早已睁大了眼睛,左看右看。

道人则弯腰将她放到地上,顺便用手捻了一些地上的泥土,拿在眼前,手指揉搓,仔细看着。片刻后将泥土放回风里,又伸手抓住了旁边被风吹弯过来的一片芦苇叶子,依旧两指捏着,感受它的触感与叶片的冰凉、里边的水分,以及边缘的锯齿。

道人若有所思。

随即第一时间,便是转身,去看这幅画的看不见的背后是什么。

却不是虚无。

而是一片被围起来的湖。

湖水十分广阔,凭借着良好的天气,能看到湖的对岸,也是成片的高山,离此恐怕有数十里。湖中离岸近的地方也长着许多芦苇,里面生长着的水杉在这个季节正是通红,与天空一同映在水中,一半蓝来一半红。

水面细波不断,偶尔水中鱼虾活动,荡起一圈涟漪。

许多水鸟在空中飞翔,在水上游,扎进水中捕食,不时发出叫声。

“啊~”

这哪是画中的世界?

分明是真实的世界。

道人收回目光,又抬头看向远处那片天墙般的青山。

依稀可见山下村庄。

随即迈开脚步,往那边走去。

三花猫见状连忙跟上。

在画外看去时,那堵天墙一般的连绵青山并不算远,此时到了其中,看去仍不觉得远,只能凭借经验,才知晓是它太大、地太平的缘故。

道人很有耐心,走得很慢。

一边走,一边留意这个世界。

无论是吹来的风,脚下这一条路,身边的芦苇或别的野草,草中偶尔蹿过的小动物,天上的飞鸟,乃至世间的变化,他都细细的观察记录,天地间玄之又玄的灵韵,此处与外界不同的时节差异,都在他的感悟之中。

第一百八十章 画中天地

道人时走时停,脚步缓慢。

猫儿则迈着欢快的小碎步,也是时走时停,经常还小跑一阵,时而跑到道人前边去,时而又落到后边。

若是落后了一些,待他走远便常常伸长脖子来看他,看不见就连忙小跑着跟上去。若是走到了他前边去,也常常停下来,回头看他一眼,见他老是没有跟上来,便只好停下来等他。

“道士~”

猫儿又一次等到了道人,她高高扬起头,脑袋和目光都随着空中飞过的水鸟而转动,嘴上却喊着道人。

“嗯?”

“我们要去找那个姓窦的人吗?”

“三花娘娘冰雪聪明,在下佩服。”道人正沉浸于这个画中的世界,却也耐心回答。

“可是他在哪里呢?”

“这是个好问题。”

道人也将目光从天空上往下移,看向前方的那片高山。

高山壮阔,山脚也远。

仅从画上可以看到的大小来算,从左到右至少也有数十里,此时再看,目光竟不限于画中,能到画的外头去——就如刚到画里时,回头能看见画中不存在的一片湖一样,此时往南北方向看,也有画中没有的重重高山,不知能否走出去,走出去又是哪里。

无论如何,仅就画中区域来看,山脚下数十里长,村庄散落,参差上万人家,又怎知窦大师住在哪里?

“找不到就算了。”

道人如是对猫儿说道。

“哦……”

猫儿似乎也不太在意,摇头晃脑的,迈着小碎步,又去前边扑虫子去了。

宋游则抬起手来,随着步子,手指划过成片的芦苇穗。

终于也是到了头。

前边是广袤的良田沃土。

从芦苇的尽头一直通往远方的大山脚下,无论田也好土也罢,都如同棋盘格子一般,田埂与小路纵横交错,偶有人在上边行走。

看来真的有人……

道人依然没有放快脚步,不疾不徐,沿着小路往前走着。

直到遇到一个牵着牛往回赶的老丈,他才行了一礼:

“这位老丈。”

老丈听见声音,回过头来,见是一名身着道袍的道人,却是有些意外:“是位道长?颇为面生啊。”

“在下初来此地,自然面生。”

老丈闻言,扭头看了看正前方的大山,这才收回目光,看向道人:“小道长是初次下山?可是小老儿也常常上山,怎的没有见过道长?”

宋游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听起来那座山上也有一座道观,似乎还有种这里只有这一座道观的感觉。

“在下从外边来,寻访故人。”

“从外边来!?”

老者顿时大惊,睁圆了眼睛看他。

“正是。”

道人如实答道。

老者凹陷的眼睛直盯着他,又看他身边的猫儿,这才问道:“你是怎么进来的?又是从哪里进来的?”

“此地很少有外人来吗?”

“此乃世外之地,外人怎进得来?”

“说来也是巧合。”

宋游见他年纪大了,又惊讶得很,怕他过于激动,便只好行了一礼,说:“在下姓宋名游,在逸州修行,绝非歹人,来到此处,甚是惊奇,想向老丈问问此地情况。”

“哎呀!”

老者惊讶一声。

此地有外人来,本就是稀奇之事,再看这位道长神情从容,语气间竟毫不惊讶,谈吐得当,更觉不凡,怕是一位修行高人。

老者当即多了几分恭敬。

“道长要去哪里?”

“暂且不知。”

“那便请道长跟小老儿来,咱们边走边说,也好招待道长一番。”老者一边抓着牛绳,一边对他挥手,示意跟着他走。

“怎好麻烦老丈?”

“怎么不行?来来来!”

“恭敬不如从命。”

道人不敢拒绝,只得再行一礼,随即一边跟着老丈走,一边问道:“在下初来此地,甚是惊奇,想问老丈,此地为何地?”

“没有名字。”

“这座山呢?”

“我们只叫它苍山。”

“山下有村落多少?”

“大大小小怕有几十个,老儿住在小北村,往前直走就是。”

“老丈既说此地为世外之地,不知你们又是何时来此呢?还是说世世代代皆居于此?”

“听以前的老人说,是什么大晏初年的时候来这里的,那时候这里只有房子,没有人住。”老者一边牵着青牛,一边驼着背走路,“说是当年为了躲避什么打仗还是什么赋税,后来我们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听来他们对打仗与赋税都很陌生。

“这些年可有外人来?”

“听说有几次有外人来。”老者说道,“我记得两次,有一次我都还小,有几十个人从外面进来,现在好像住在娘儿庄那边。还有一次,是我年轻的时候,也听说有人从外面来,这次有一百多个呢,好像住在最南边。”

“原来如此……”

道人点了点头。

看来这里的人也不是凭空画出来的,而是每一代窦家传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从外边放进来的。

“这些外人都是逃难来的,要么是躲打仗,要么是躲别的什么,不过问他们怎么进来的,他们也答不上来。我们这里的人好客,地方也多,就把他们好好招待一番,安置下来。”老者对他说道,“从他们口中,可以听说很多外头的事情。”

“外地想来没有这里好。”

“可不是嘛,听说在外头,自己种出来的粮食还得交给别人,还要打仗,拿着刀子,要死人的。”老者摇了摇头,顿了一下,却又说道,“不过这个地方好是好,但也听说和外边很不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

宋游连忙拱手:“还请老丈赐教。”

“这里一年都一样,没有热天冷天,也全是白天,没有晚上,说在外面,每天都会天黑,可是真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