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本无意成仙(10)

作者:金色茉莉花 阅读记录


倾注过心血,方可通晓鬼神。

离开村子,宋游走上大路,又折回了村庙。这三十支香他只留了三支,其余都放在了王善公神像前。

有借有还,有取有予。

心情舒畅了,方才继续上路。

现在从一人变成了一人一猫。

三花娘娘起初还很老实,兴许是和宋游不熟的缘故,它只老实的跟在他后头,不紧不慢的保持着距离。很快它的天性就被解脱出来了,开始不时的快跑几步到前头去,又回头来看宋游,不时原地站着不动,低头冲着路边的野草闻啊闻,不时被空中的蝴蝶或飞鸟所吸引驻足,等到宋游走远了,它又飞快的小跑着追上去。

有它这么闹腾,这一路倒也没那么无聊了。

没走多远,便遇上了一道关卡,宋游出示了度牒,便成功过关。

先前说过,行脚客商和江湖人各有各的法子,宋游这一类人也有自己的特殊路引。

在这个世界,宗教也受朝廷管制,各朝都有不同,具体到大晏,其实对宗教的管理更严格了许多,与前朝差别最大的一点就是减少了普通宫观寺庙的特权。

例如不再免除各种税收。

不过这毕竟是个有鬼神的世间,对于那些有道行在身的修行高人,还是需要尊重的。

因此大晏有了两级度牒。

普通度牒就是一张纸,上面画着符,写着颁发机构、道观和个人信息,盖着大印,需压在箱子里,否则弄坏了。这种度牒只要是正儿八经的僧侣道人都能拿得到。

另一种则是一个折子。

拿到这个折子,就证明你多少是有点东西的,或是曾经师门长辈有点东西,有一定的免税额度。考虑到世间妖鬼频出,而一部分修行者又有着云游四海辩经论道的硬性需求,因此这个度牒也有着路引的作用,除自身以外,还可携带五名弟子随从。

算是对修行高人的优待。

不过年生久了,这种度牒也难免泛滥,到如今已说明不了什么了。

过了这关,路旁景色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左旁的山不再温柔,变得高耸陡峭,右边倒一直和之前一样,道路顺着溪流在山间穿行,三花娘娘每次想看山顶,都得把头仰到最高。

“好高!”

三花娘娘说道。

“三花娘娘见过这么高的山么?”宋游坐在石头上吃着蒸饼,问道。

“没有。”

三花猫扭头看向他。

宋游似这才想起,连忙从手上的蒸饼上掰下没咬到的一小块,弯腰递到三花猫嘴边。

三花猫却只愣愣的盯着他。

正巧这时,一只虫子嗡鸣着从它面前飞过,三花猫只是一抬前爪,就稳稳地将这只飞虫抓在了手掌心,随即只见它将爪子往嘴边一送,等宋游看清时,已经只能在嘴边看到飞虫半透明的翅膀了。

三花猫一边吃着,一边瞄宋游。

“……”

是我不懂事了。

宋游默默收回了拿蒸饼的手。

“你吃不吃?”三花猫对他问,“三花娘娘再去帮你捉两只。”

“不用了,我不吃虫子。”

“很好吃的。”

“心领了。”

“耗子呢?”

“也不用,谢谢。”

“唔……”

“三花娘娘听说过吗?”宋游吃着蒸饼,又问道,“前面有个地方叫手爬岩,格外险峻,但风景极佳。”

“什么是手爬岩?”

“就是说要爬着才能过去的一段凿壁小路。”

“你怎么知道的?”

“前几天在庙里住,听那些江湖人说的。”

“我很少听他们讲话。”

“挺有趣的。”

“我们要去那里吗?”

“我想去。”

“唔……”三花猫又忽的跳起,精准的捉到只虫子,这次宋游看清了,是只蝗虫,而它只对宋游说,“反正三花娘娘跟着你走。”

宋游点了点头。

太阳西斜。

宋游问到第三个当地人家时,总算已经来到了手爬岩下方。

编灯笼的老人戴着竹编斗笠,站在自家门口,高指着左边入云的山崖对宋游说:“这上边就是手爬岩。”

一人一猫高仰头看去。

一面千尺绝壁仿佛就抵在他们面前,离得太近,一时眼前除了这高山绝壁,再看不见其它。

“手爬岩确实是一条近路,但早就没多少人走了。这路危险得很,又湿又滑,山里还经常闹妖闹鬼,每天晚上都鬼哭狼嚎的。倒是经常有人上去玩耍,都是白天去白天回来,没人敢在上边过夜的。”老人家好心的对年轻的小道士说,“现在太晚了,你要是看风景还是明天再上去吧,要是去那上面,天黑前是必须回来的。”

“敢问老人家,爬上去要多久?”

“爬上去一个时辰,回来还得一个时辰,要是从那边走下去,走到底,得要两个时辰。”

“一个时辰啊……”

宋游算了算,还来得及。

老人家却不满的瞪他:“你要今晚上去?那可得摸黑走夜路,这山上真的有鬼。”

“不碍事的。”

人死变鬼,鬼天生弱于人。

“就算不怕鬼,走夜路也危险得很。”老人家继续说,“千百年来,这上面摔死的人不计其数。”

“老人家卖我一个灯笼吧。”

“我这可只有灯笼,没有蜡烛。”

“无妨无妨。”

“你这道士不听劝呢!”

宋游也只是笑笑,花了十六文钱,从老人家这里买了个简洁灯笼,常见的形状,竹编框架纤细轻巧,上面糊的是一层米白色的纸,有些偏黄,没有别的装饰。

一人一猫沿着小路往山上而去。

“天阴雨,鬼夜哭……”

宋游呢喃着,嘴角露出笑意。

这是世人对手爬岩的形容。

向上穿过山林,沿着二尺宽的峭壁小路斜着往上,走到最顶上,便是颇具盛名的手爬岩了。

这段峭壁垂直于地面,而小路完全是依据峭壁上的天然裂缝和人为开凿而成的一条不足人高的小道,宽处可能有三四尺的样子,窄处也就能让一个人贴着崖壁险险走过去,全程都得弯着腰,要不然就得手脚并用。

三花娘娘是轻松的,这对它没有丝毫影响,宋游就要走得艰难许多了。

既要弯腰前行,还得担心失足跌落。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风景。

从这个角度看,下方山沟被绿荫覆盖,像一块深色的毯子,悬崖上偶有不知名的树,不知扎根于何处,就这么顽强的贴着峭壁生长,被多年山风吹得朝向一个方向,似是迎接勇敢的登山者。

惊奇的是,如此惊险之地,前人不仅在此凿出了这么一条路,还在头顶和峭壁上凿下无数摩崖石刻。

有超度亡魂的经文,有镇压邪祟的神像,很多都开始有些模糊了,岁月一丝丝流淌在它们身上,千年来他们见证着一批一批从这里走过的人,不知是否还能再续千年。

宋游走得很慢,不光是小心,也在慢慢欣赏下方险峻风景,或是抬头与这些石刻上的神灵对视。

这些摩崖石刻年代跨度很大,因此有着不同的画风。有些神灵画风诡异,有些神灵画风阴柔,有些神灵则刻意凸显出强壮的体魄,这些都是当时民众对于神灵形象的幻想,反应出不同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民间喜好,从中也大概可以判断出这些石刻来自于哪些朝代。

最古老的怕是有上千年了。

宋游细细看着,不止画风和工艺,也看这些神灵的眉眼,似乎能从中看到那些已经远去的时代的一角。

也许在某个时代,此路还未被废弃,还常有人走时,这里真的会有无数妖鬼借地势拦路索命,而这些石刻上的神灵在民众的愿力加持下,真真切切的震慑着这山间的妖魔鬼怪们。

忽然心中有种想法,也许手足并用、弯腰前行不止是开凿难度大,也是为了让从此走过的人在这些镇压妖魔邪祟的神像面前弯下腰来,保持几分恭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