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青梅竟是名门贵女+番外(58)
沈云舒这才相信裴湛昨天说的话,这几人已经醒悟了,多半不会再闹事。
于是她才示意褚越收起刀,站出来和林汉他们说道:“没事,既然都是误会,那解释清楚就好了。”
林汉拍着胸脯保证道:“沈小姐您放心,今日若再有人闹事,我们兄弟几人第一个不答应,一定帮您拦下!”
沈云舒被这两极反差给吓到了,讪笑道:“那……那就多谢几位大哥了。”
随后的几日,果真是一点乱子也没出。偶尔有人嘟囔几句,林汉那帮人就上前去劝服了。不仅如此,他们还协助府衙工房在去帮附近不少受灾的村子修建房屋,挣到了工钱之后便上街买饼买肉,饱餐一顿。
七月的天渐渐放晴,偶尔还会下点雨,但已经没有再像五六月份那样阴雨连绵了。
虽然在洛云川的协调下,从附近州县借调来不少粮食,算是能解决暂时的温饱。但温饱之后,还有更多问题需要解决。
江南素来被称为“鱼米之乡”,可大水冲毁的稻田,一时间难以恢复生机。况且已经过了播种的季节,再插秧苗也来不及了,也很难有好的收成。
按照工部那位陈侍郎的说法,为今之计,只有三个办法:一是买苗补种,二是选择晚种而早熟的品种,三是找其他赈灾作物来替代稻作物。
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钱。可扬州府前期赈济了太多其他地方来的流民,朝廷的赈灾银又都拿去修建受灾地区的房屋了。
眼下的扬州府,是真拿不出这许多钱来买稻苗和其他赈灾作物了。
洛云川忙着去其他受灾更严重的地方指导工作,便又将裴湛留了下来,让他听沈佑之安排,帮他想办法解决这件事。
好在扬州城里还有一位隐于闹事的三朝阁老—曹俞。虽说他早已不问朝政,但事关扬州百姓的生计,他还是愿意出面的。
就这样,裴湛是三天两头地就和沈佑之去梦溪草堂和他商讨对策。
最后讨论出的办法,就是立刻修书上奏朝廷,请求户部拨款赈灾,再请梁帝下旨减免赋税,以安民心。
至于短期内如何救急,还得靠城内的富商们。
扬州别的没有,多的是富商。若能说动他们捐款给府里去买稻苗买赈灾作物,那便可解眼前危局。
虽说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末尾,但他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既然要让人家掏钱,自然就要拿出点诚意,给人家应有的尊重,这是沈佑之为官多年总结出的经验。
沈佑之本要亲自去各富绅府上游说,但裴湛知他要总揽全局,这点小事就不劳他费心了,便主动请缨,揽下这个任务。
他想着,自己好歹是太子亲随,今科榜眼,怎么也能有几分薄面吧?
然后他就吃闭门羹了。
他在京城里对付各部官员都游刃有余,上到内阁重臣,下到衙门小吏,就没有他搞不定的。可偏偏到了扬州,好像他那一套方法都没用了似的。
这让裴湛大受打击。
“子澈哥哥,你怎么垂头丧气的?”
沈云舒就这么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他面前,猝不及防地撞进他心里。
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开口问她:“你怎么在这里?”
沈云舒回道:“我出来买些糖回去给阿渊吃,顺便上街转转,看看情况如何了。不是,你别打岔呀,我问你话呢?”
裴湛这才把自己的遭遇说给她听。
沈云舒听完后,噗嗤一笑:“你这么说当然没人理你啦!我看你呀,就是在京城待太久了,都不知道怎么和我们地方上的小老百姓说话了。”
“怎么说?”
沈云舒拉着他在一旁的甜水铺子坐下,点了两碗甜水后,才跟他解释道:“你看啊,你只想到要他们捐钱,可却没去想捐钱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江南水患亦是同理,他们还想要什么好处?”
“你可以这么想,但不能这么说。商人重利,不是像我爹对灾民那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就可以的。你总得给人家点甜头,他们才愿意帮你。”沈云舒循循诱之,“你比如说,捐钱的人可以登榜张贴在府衙之外,受人称颂;或者说,只要捐了钱,以后有官方采买的活都会优先考虑,你看他们愿不愿意捐?扬州府每年都要向朝廷上贡丝绸茶叶,你说这个钱他们想不想赚?”
裴湛双手交叉抱在胸前:“你还挺懂啊?”
沈云舒得意道:“那是!我怎么说也和杨家认识六七年了,和杨大哥和萱萱待久了,自然能明白一些商人的心理。你以为杨家为什么和我爹那么熟络,还不就是看中我爹是个扬州府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