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青梅竟是名门贵女+番外(49)
转过身后,裴湛还是忍不住说道:“你离开京城之前,记得和我说一声。”
沈云舒看着他的背影,应了声“好”,便看他走出院子,没再回头。
罢了,说不定过几天他就适应了。
眼下最要紧的,还是江南的事。
沈云舒难得地走到傅轻舟的院子,轻轻敲门:“小舅舅,我想找你说件事。”
“进。”
傅轻舟放下手上的文书,抬眼看她,问道:“怎么了?”
沈云舒回道:“朝廷不是在商议赈灾人选吗?我想说,能不能带上那个工部的陈侍郎?”
“陈玄清?”傅轻舟对此人倒还有点印象,“怎么,你认识?”
先前刚来的时候,沈云舒只说了沈佑之在应天府遇到温遇安,并没有提到陈玄清。今日想起来,才赶紧来和傅轻舟说。
“那位温大人提到过,他是工部陈侍郎的门生。还说那位陈侍郎于治水一事颇有造诣,青州能那么快止住洪水,也是得益于他手中那本陈侍郎写的手札。”
“只不过青州的后方补给一直跟不上,物资匮乏,才导致青州民不聊生。”
“所以我就想着,这次赈灾,能不能直接将陈侍郎带到江南,这样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还能够早日平复灾情。”
傅轻舟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沈云舒这番话不无道理,若能有一个懂治水的亲自去一趟江南,总好过让京城这帮酸腐文臣纸上谈兵。
“我知道了,我会和老爷子说的。”傅轻舟应道,“还有什么人要推荐吗?”
这话倒是问倒沈云舒了。京城就没几个她认识的人,她还能推荐谁啊?
她摇摇头,回道:“没有了。”见傅轻舟没别的意思,她就告退离开了。
待她走后,傅轻舟才勾唇一笑。
看来这小丫头还不知道,裴湛能得榜眼,靠的就是那一篇《治水十疏》。只不过状元程瀚的《治水赋》写得更加全面,他才忝居榜眼。
裴湛那小子若真有心,就该自荐前往江南。这可是难得的机会,此事办得好,回京之后至少能连升两级。
很快,朝廷便下达政令,让太子亲赴江南赈灾。随行人员中,除了户部的人押送赈灾粮,还有那位工部侍郎陈玄清。另外,梁帝还让傅轻舟也随太子下江南,彻查应天府瞒报灾情一事。
得到消息后,裴湛立刻到东宫求见了太子。
他只是翰林编修,说起来,是没有资格随太子下江南的。可若是太子能允准,向圣上提议将他带上,那他便还有一线希望。
“下官想随殿下一起南下赈灾,还请殿下允准。”
“哦?那你说说看,为何想去江南赈灾?”
洛云川挑了挑眉,饶有兴趣地看着他。
裴湛解释道:“一来,下官的祖籍在扬州,那里算是下官的故乡。如今故土遭此一劫,下官亦是心急如焚,想要出一份力。”
“二来,扬州知府于下官有恩,白石先生亦是下官的恩师,下官只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助他们渡过此难。”
“三来,下官春闱时写的《治水十疏》纯属纸上谈兵,下官也想亲自去看一看,究竟是哪里写得不够好,补上不足之处。”
这番言辞恳切,理由充分,于公于私都说得过去,完美得让洛云川都挑不出差错。
裴湛倒是聪明,知道此事唯一的希望就在他身上。只有他这个太子开口,才有可能将裴湛调入随行人员之中。
“本宫知道了,你且回去等消息吧。”洛云川也不说答不答应,就这么耗着他。
“多谢殿下。”
裴湛也不是死缠烂打之人。对于此事,他有七成把握。此时不逼太子立刻给答复,就是给自己留一线希望。
他就在家中,等着太子的消息。
结果两日过去了,一点消息都没有。再过一个晚上,太子一行人可就要出发了。
夜色渐深,裴湛在屋内来回踱步,心焦不已。
不应该啊。太子先前主动找他说话,显然是有意招他入麾下的。
否则堂堂一国太子,闲着没事干关注他一个翰林编修的私事做什么?连他去户部都要过问,还特意提醒他阻挠沈佑之回京的人就在内阁。
难道是他会错意了?太子真的就是闲来无事找个人聊天消遣时间?
这时,南风匆匆跑了进来,说宫里有人来传旨了。
“翰林院编修裴湛听旨!”
裴湛小跑到院内,跪下听旨。
那宣旨内官说了一大堆虚话,什么听说他心系江南,主动请缨,又于治水颇有见地,让他去江南历练。
反正关键的话只有一句。
将他从翰林院调到詹事府,任詹事府主簿,随行太子下江南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