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贵妃(76)
你太后娘娘也没对亲儿子好到哪儿去, 就别来指望异母兄弟割肉给康王了。
而东太后得知杨氏病倒、陛下紧急前去探望的消息后, 心里更堵得慌。明明是杨氏给她委屈吃,结果杨氏倒是先装上病了,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她把杨氏怎么了。
没想到以前冯贵妃用这种手段给她吃瘪,杨氏也一脉相承学去了,她这个太后当的真憋屈。
东太后躲在屋里发了好大一场火,事毕倒是躲起来不敢作妖了, 因为她怕李裕锡真的一狠心把她送去骊山。
夜半无人时,东太后也哭, 边哭边对远方的康王说:“儿啊, 不是为娘的心狠, 娘不在宫里替你谋划着,那起子忘恩负义的小人就更记不得你了……”
————
时间很快进入四月,中旬时李裕锡的登基大典顺利进行, 又五日,就到了先圣起棺入陵的吉日。
据说送陵的瑞王等人在先圣陵前哭的肝肠寸断, 李裕锡听说后大赞兄弟们对父皇的孝心,命人为瑞王等人作《孝子哭陵文》,然后表示诸王既然这么孝顺,那就听先圣留下的遗言,即日启程就藩去吧。
瑞王等人不愿意,有谁可以证明先圣说过这样的话。李裕锡把东太后推了出来,康王的封地还捏在李裕锡手里呢,所以东太后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瑞王等人找不出李裕锡的破绽,于是打算赖在京师不走。李裕锡表示很感动,没想到兄弟们对他这么情深意重,竟然愿意留下辅佐他。
于是李裕锡决定撤销藩王的封地,把兄弟们留在朝中做官。这消息一出,几个封王的兄弟都炸了,他们是想留在京师遥领封地,一边拿着封地的税收,一边在京师搞风搞雨。现在陛下要一刀斩断他们的钱脉,他们是疯了才要做个穷官,还要看人脸色,一个不高兴还会被贬。
于是兄弟们都服软了,几次三番认罚求情之后,李裕锡把信王、益王等人放了,却单独留下了瑞王。小样,之前让你就藩你不肯,还煽动兄弟们闹事,现在你想去朕还不让你去了。
他跟瑞王这么说:“哥哥啊,你是诸多兄弟中最有情义的人,你肯定不舍得看我一个人在这儿被人欺负的是不是?”
朝臣们:陛下你说清楚是谁欺负谁。
瑞王:我无情无义,我最不是人,陛下你放过我吧。
再三拉扯后李裕锡感慨地说:“民间百姓遇父丧,需结庐守孝三年才可,朕身为天子,不能为父守孝三年,实在是人生憾事。好在朕还有二哥,朕的二哥,于忠愿为君奉身,于孝愿为父结庐,实在忠孝两全之辈。不如这样,二哥你先去替朕守孝三年,等你回来后我们再商量就藩的事。”
瑞王很想硬起腰板、梗着脖子拒绝这份不平等条款,可他不想试试李裕锡接下来的招数,只好委委屈屈的接受了三年的观察期。
以前怎么没看出来老五是个老阴比呢!
朝臣们发现他们的新皇不缺政治素质和帝王心术,全身上下找不出一个缺点,他唯一令朝臣们不安的点,是太宠溺杨氏了,总觉得有步那谁后尘的可能。
第二日,谏议大夫史之源上奏,既已有国君,岂可无国母,请陛下早日册封太子妃陈氏为皇后。陛下回京至今,后宫中唯一杨氏尔,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李裕锡不置可否,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下朝之后就把陈光筹给拎到甘露殿了。
李裕锡把陈光筹拎到殿里就不管了,他批奏折去了,让陈光筹站在殿内一动也不敢动。
陈光筹心想:难道陛下是在生气刚才史大人的话?该不会陛下以为史大人是受了我的指使吧。
陈光筹内心喊冤,天可怜见,这一次真的不是他出的手。难道是我那个缺心眼的女儿?陈光筹心里一凉,觉得陈怡干得出这种事,万一是女儿私下联系的史大人,那这口锅陈家不背也得背了。
殿里静悄悄的,只听得见李裕锡的朱笔划过纸张的声音。
陈光筹手心冒汗,心里又升起一股悲愤,就算他的女儿有万般不是,可她也是先圣指定的太子妃,陛下凭什么不加封她为皇后?难道真的因为男女之情,陛下就要罔顾礼法了吗?
陈光筹一口混气憋在胸中,忽而听见李裕锡停笔了。
“余寿,给陈国丈赐座。”
闻言陈光筹噗通一声跪到地上:“臣不敢,求陛下开恩。”
李裕锡从身旁取出一份奏折,让余寿睇给陈光筹。
折子是京兆尹上的,陈光筹知道陈怡散布谣言的事,眼睛只瞄了三行字,就知道东窗事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