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贵妃(72)
京官们头皮发麻,感情这帮洛阳来的杂碎是来替换他们的!
到了这个份上,就没有人敢消极怠工了,也没人理会什么谣言了,刀都架在脖子上了,他们是嫌做官太舒服才会在这时候和新皇别苗头。
洛阳系虎视眈眈在旁,由不得京官们不打起十二分精神。
于是李裕锡就轻松了,他老爹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都不敢说做到了政令通达,到了他这儿,登基大典还没办呢,就已经达成了这个成就。
新上任的京兆尹果然不负众望,没几天就把流言传起的始末查清楚了。瑞王、信王等人都有插手,但最出乎意料的是起头之人是李裕锡自己的皇后。
京兆尹抖成了筛子,他就是想新官上任三把火,漂漂亮亮立个大功给陛下看看,谁知道会查到皇后身上啊。
李裕锡倒是接受良好,毕竟陈怡的疯狂他也不是第一次见了。
“再往下查查,朕怀疑皇后也是受人所骗。”
那是那是,陛下圣明。京兆尹头也不敢抬,捧着御折倒退出去。离开时,他正好和那位杨妃娘娘前后脚。京兆尹把头埋在胸前,目送娘娘的金缕鞋进了大殿。
杨小满是来盯着李裕锡用膳的,她要是不盯着,李裕锡忙起来说不定就不吃了,日日这样下去,人的身体要熬坏的。
李裕锡看到她来,马上把手头的卷宗往旁边放下,迎着她去,说:“团哥儿呢?我今儿还没见到他。”
李裕锡一回来,就把杨小满从宣妃宫里诺出来了,如今母子两被安置在离甘露殿最近的安仁殿里,每天杨小满散着步就能来盯梢李元嘉了。
杨小满亲自为李裕锡布菜,边说:“太后娘娘抱去了。”
西太后卯着劲要和东太后争个高低呢,奈何她功力不够,总是三言两语就被东太后挡回来。几次过后西太后就想出了借势的办法,热衷于把团哥儿抱去议事,和东太后意见相左时,她就说团哥儿才是治丧皇子,应以大皇子的意见为准。
借着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儿,西太后才赢了几回。
一开始杨小满不太愿意儿子参与到两宫太后的斗争中去,因为她自己也有些害怕这两位太后。一个折磨过她,一个想让她死。但是她不想让自己的态度影响到儿子。况且自李裕锡继位后,两位太后虽然没有明说,但一直用友善的态度,希望可以把前事一笔勾销。
杨小满做不到马上把以前的事立马移出脑海,可她也知道目前维持一个和睦的假象,是对她最好的选择。
并且后来经李裕锡指点,她才发现东太后也是故意让着西太后的,否则东太后真要认真起来,一个团哥儿哪里够啊。不过是东太后有意放水,寻求两宫同立的一个局面罢了。想明白这些后杨小满就放手让团哥儿去了。
李裕锡放下筷子,走到案几上拿了一份奏折递给杨小满:“给你看个有意思的事。”
折子是弘农杨氏现任家主上的,他想和杨小满连亲。弘农杨氏,好大一块招牌,用它来给杨小满提身价是足够了。
而杨家会这么主动,也在情理之中,这个姓氏在本朝确实挺波澜起伏的。
前朝皇帝自认是杨家后人,李家本就是袭了杨家天下,两姓之间也有联姻,如果不论君臣,说不定这位杨氏家主还和李元嘉是某种意义上的表兄弟。
到了女帝时期,其母亦是出身弘农杨氏,为巩固地位,女帝一连提拔了二三十位杨氏官员,全都官居一、二品,以一己之力把半个朝廷送到了杨氏嘴里。
后来后继之君上位,一气拿下了大半数的杨家人,把女帝给予杨家的优待都拿了回来。然则他那一朝又出了一个杨妃,一查族谱,也说自己的祖父出自弘农华阴。
反正弘农杨氏都已经习惯了,凡是出个有出息的杨氏子弟,都要盘一盘祖上十八代,看能不能跟弘农那一支扯上关系。他们借了世家大族的名头,弘农杨氏也借了他们的势,这种互惠互利的事情,一回生二回熟,到这第三回 ,杨家就主动找上门了。
李裕锡站到杨小满边上,手掌搭在女子的肩上,道:“连不连亲,都不妨碍朕封你做贵妃。但你要是喜欢,我就叫他们去办,杨氏虽然不在五姓七望之列,也是簪缨世族,勉强配得上朕的贵妃。”
当世以皇室李姓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崔氏等大世族为第三等,算是强行将李氏凌驾于众人之上,在此之外,时人也默认五大姓为世族之中最尊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