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玉谋不轨+番外(832)

作者:扬了你奶瓶 阅读记录

运粮官道:“知道今天要下雨,行路前都包得严严实实的,只是不知道被这泥土砸下来还能不能保住。”

顾玉没有多说话,只留下两个字:“开挖。”

这会儿雨水渐渐小了,三千多个官兵撸起袖子,扬起铁锹就开始挖。

杜太守做完顾玉吩咐好的一切,一路脚步不停赶来时看到的就是这幅场景:

雨声淅沥,三千多个官兵各个浑身泥水,甚至看不清他们本来的模样。

一些人在山上喊着号子插入木桩,一些人在下面奋力搬开石块儿。

找了好久,杜太守才找到一身狼狈,满身泥泞的顾玉。

她似乎在哪里不小心跌倒,满身都是泥泞。

杜太守还未开口,顾玉便道:“人手不够,再去号召周边的百姓来帮忙,一个人五贯钱。”

没有一个字废话,顾玉就又转身离开。

杜太守托着肥胖的肚腩,赶紧去吩咐人敲锣打鼓,召集人手。

所有人在盘洼山挖了三天,累得筋疲力尽,杜太守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圈。

大家终于把埋在下面的粮草挖了出来。

这次带来的粮草、盐钞、衣被还有银子,折损了一大半。

三十多个运粮官也都死在这场灾祸里。

把救回来的军饷运回雍州后每个人都灰头土脸,郁郁寡欢。

顾玉稍微歇了歇,便开始着手调查。

可是查来查去,也没能查出一个结果。

这样大的山体塌方,也的确非人力可为,只能自认倒霉。

军饷盘剥案没能查到真相不说,还折损了一半军饷,一股深深的疲倦感油然而生。

杜太守小心翼翼过来,道:“顾钦差,吃点儿东西,好好歇息歇息吧。”

顾玉心情不好,冷声问道:“军饷筹集得怎么样了?”

杜太守就是因这个才小心翼翼,一脸苦意答道:“把雍州掏空,也才筹集了三万石粮草,折色银四万余两。”

说是掏空未免太过,但是雍州各地县令没人愿意当这个冤大头,再说法不责众,他们就更抠了。

顾玉看着太守府这满堂金辉,第一次在心底涌起抄家的欲望。

可现在最要紧的不是钱,而是粮食。

大量收粮,势必引起物价虚浮,苦的还是百姓。

顾玉回到自己的屋里,一脸凝重地握了握王家的令牌。

这个原本在生死关头用来保命的东西,只能提前拿出来了。

第514章 我这就传信给黑娘子

往边关运的军饷不能再拖了,豫州运过去的军饷本就是应急,数量不够分发,现在又折损了一半。

再加上雍州各县东拼西凑上来的,也只有三分之二。

剩下的三分之一该怎么筹集,是个大问题。

圣上派顾玉来督理军饷,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军饷案的真相没查到,却在半路折损惨重。

若是圣上降罪下来,不仅那些幸存的运粮官吃不了兜着走,顾玉也得遭埋怨。

顾玉能想到的最快的方法便是让王家出面。

毕竟在西北,没人会给她这个奉旨查案的钦差面子,却没人不给王丞相面子。

遇见这样的事情,杜太守按捺不住心中的焦虑,再次前来请示顾玉。

这一次,杜太守甚至拿出诚意,道:“顾钦差,粮食到底是折损在雍州地界,下官愿拿出余财八千两襄助。日后若是圣上怪罪下来,还求顾钦差在圣上跟前为下官美言几句。”

顾玉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现在最要紧的不是银钱,而是粮食。”

杜太守脸上露出苦意,道:“边关将士的口粮不容再拖,为今之计,只有从商户手里大量收粮。”

如今正是青黄不接之时,若大量收粮,给商户可乘之机,将粮价抬高,底层百姓承担不起。

杜太守不知顾玉的打算,只是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顾玉道:“杜太守稍安勿躁,本官自有法子。”

两日后,陇西王家迎来了一位来自京都的贵客。

那贵客手持王家令牌,只道:“王丞相有令,命家里尽快筹粮,运往雍州。”

王家几个领头人面面相觑。

陇西王家的族长将令牌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确认是无疑。

族长道:“敢问贵客,这些粮食可是为雍州折损的那批军饷而筹集的?”

贵客道:“正是。”

王家族人更加疑惑。

早就听闻王丞相和这次身为钦差来的顾小公爷不对付,现在军饷出了事儿,王丞相不落井下石一番也就罢了,为何还要相帮?

贵客只道:“王丞相自有他的打算,尔等听令便是。”

族长试探道:“那我们需要筹集多少粮食?”

贵客道:“暂且筹集五万石。”

王家人倒吸一口凉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