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谋不轨+番外(534)
丁孝吉似乎看出了顾玉脸上的惋惜,笑着道:“顾小公爷怕是忘了,在贡院时,我因为遭遇着火,惊慌失措,但为了交上令自己满意的答卷,一撇一捺具是小心,但时间不等人,我急得满头大汗,您趁着帮我挑灯的时机,安抚我试卷有人誊抄,不要因为追求工整,误了时间。”
顾玉想起来了,的确有这么一回事。
丁孝吉道:“文翰司是笔墨之司,又不完全是笔墨之司,胸有乾坤,何惧下笔不稳,我感念小公爷挑灯的恩德,小公爷不必惋惜自责。”
顾玉一笑,道:“你说得对。”
五个文翰学士的家人被捏在世家手里,后来被圣上派去的人解救出来,给予了一定安抚。
云卢县和常中县的均田制正在逐步进行,现在已经到了分田地的阶段。
等到明年春种秋收,两县的结果呈现出来,全国百姓看在眼里,到时大面积推行均田制就会顺风顺水起来。
到时百姓不需再为耕不完的地和交不够的税苦恼。
等过些年,家家户户的日子好起来,农人就会有更多时间去读书习礼,长此以往,寒门便能逐渐崛起了。
狄罗在世家和绍无极之间摇摆不定,最终被两方推出去顶罪,狄罗于狱中自尽。
狄罗死后,顾玉借机将自己的人彭焦安排到大理寺卿的位置上。
彭焦本是大理寺少卿,狄罗停职那段时间,便与顾玉搭上线,现在顺理成章升职,自然也跟着顾玉做事。
为了平息百姓的怒火,狄家成为圣上第一个开刀的世家,狄家上下流放千里。
但所有人都知道,狄家是第一个,绝不是最后一个。
圣上又接二连三以各种借口处置了四五个世家。
一时间朝堂暗潮汹涌。
皇权与世家的斗争摆到了明面上。
第392章 顾玉披着君泽的大氅,眼皮跳了跳
朝会的一番汹涌之后,圣上将顾玉唤到勤政殿。
离得近了,圣上也就看到了顾玉额头上的疤,道:“均田制推行得很是顺利,你辛苦了。”
顾玉道:“为圣上做事,岂能说辛苦。”
圣上道:“可现在才两个县,事情就闹得这样大,若是推行到全国,还不知要有场怎样的风波。”
五个文翰学士出来后,文翰司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可人的贪心是不够的,一旦圣上尝到了文翰司的甜头,就会觉得世家官员的碍眼。
顾玉知道圣上的顾虑,并不接他的话,道:“如若云卢县和常中县的均田制办得好,其余各地有了效仿的范例,不一定推行不下去。”
圣上叹息道:“全国的世家巨族何其多,云卢县和常中县只是开始,就算勉强推行下去了,也会有无数事端发生。”
顾玉故作苦恼道:“这的确是个难题。”
圣上不满顾玉的推诿,道:“你给朕出个主意。”
顾玉皱着眉头道:“圣上之忧亦是臣之忧,只是一时半会儿,没有太好主意,容臣回去好好想想。”
圣上心底有些气恼,莫不是顾玉经此一遭,也怕了那些世家不成?
他都暗示了这么多了,可顾玉来回推脱,愣是提不出一个好主意。
一个文翰学士将今日处理的奏折递了上来。
顾玉趁机道:“明年全国推行均田制,你可有什么好主意?”
那个文翰学士一脸迷茫,道:“云卢县和常中县的均田制还未彻底,效果如何还未可知,不如明年看看情况,再去与户部商定如何往全国推行?”
圣上皱起眉头。
他愁的哪儿是均田制,他愁的是世家!
圣上道:“无论均田制的效果如何,户部定然不会配合往全国推广。”
顾玉看气氛差不多了,这才道:“可惜户部不懂圣上爱民如子的用心。”
谁懂圣上的心?
顾玉懂。
文翰学士懂。
可是有用吗?
顾玉就是再有能耐,也只是一个人。
文翰学士的主意再多,也只能侍奉圣上笔墨。
而那些真正掌握着权柄之人,却无法懂圣上的心思。
困境就摆在眼前,圣上转动着手里的十八子,苦思冥想一会儿后,睁开眼睛,缓缓道:“朕手里可用之人还是太少。”
不是可用之人太少。
而是可用之人,身份都太低。
顾玉虽是一品镇国公,可是圣上有绍无极在,不愿给顾玉太多兵马实权。
文翰学士七十个人,只有献计的能力,却无行政的权利。
想明白这一点,圣上道:“伺候笔墨罢了,哪儿用得到七十个文翰学士,他们该去更该去的地方为朕做事。”
顾玉一听,就知道圣上动了启用文翰学士的想法,
她面上忧心忡忡道:“文翰学士都是寒门出身,见识比不得朝中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