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玉谋不轨+番外(227)

作者:扬了你奶瓶 阅读记录

万千百姓流离失所,君泽专门辟出一队人马护送他们前往通宁县。

顾玉一边抱怨君泽给她找麻烦,通宁县人口本来因为守城之战大减,现在又趋向饱和,可依然有源源不断的流民进来,让顾玉颇为头疼。

一边又认命地给他们安置住处,带他们开辟田地,想方设法给他们提供能安身立命的生计。

半个月后,前方战役如火如荼,后方顾玉跟苏县令接手流民接得都要吐了。

流民很多,顾玉不可能把那么多人都安置妥当。

在这种兵荒马乱之时,顾玉忽然像变了一个人。

广邀通宁县的富户,她穿着绫罗绸缎,日日与他们饮酒作乐。

每到一家,总要嫌弃一番此家的院落,还净往人家的祠堂参观。

听人吹捧完自家祖上的功绩后,顾玉便道:“此事不凡,何不重修祠堂,为先人修碑立传?”

钦差亲口夸赞了自家祖先,那些富户自然十分光荣,于是一个个铆足了劲儿,兴修族内祠堂。

顾玉大肆宴饮,每至一处,必要请来伶人歌舞,舞台太小,她要摇头,太破也要摇头。

这又掀起了一波重筑舞榭歌台的风潮。甚至以谁家的建得好,能请到顾钦差前去评判为荣。

除此之外,顾玉还下令各处翻修颓圮的园林景点,她带着一群富商前去游览赏玩,小日子过得奢靡不已。

苏县令在顾玉醉醺醺回县衙之后,问道:“顾世子这是做什么?现在前方战事吃紧,应当厉行节俭,您身为钦差,更应以身作则,您怎么反倒声色犬马起来?”

他还有话没说出来,若让朝廷知道,派出来的钦差在战后这番作为,定会降罪于她。

顾玉按着自己的头,道:“不仅我要这样,苏县令也要这样,穿得好点儿,多与富商走动,劝他们兴土木。”

苏县令道:“莫非与之交好,他们就肯出钱资助战事了?”

顾玉嗤笑一声,道:“怎么可能。”

苏县令不悦道:“那为何还要如此骄奢淫逸?”

顾玉醉得不行,不想跟这个榆木脑袋解释,便道:“过几天你就知道了。”

苏县令越发看不懂这个年轻人。

因为之前顾玉想把囚犯充作军奴一事,他与顾玉产生了一些争执,现在看顾玉这样堕落,也不想再劝。

就像平南将军所说,顾玉都不怕名声受损,你怕什么?

过了几天,通宁县的变化让苏县令再次对顾玉狠狠折服。

通宁县百废待兴,那些看似无用的舞榭歌台,园林楼宇,雕梁画栋,都逐渐被翻修起来。

苏县令原本觉得,战事未完,应先挤出钱来安置灾民,万万不能把钱花在粉饰太平上。

可是经过顾玉的劝导,那些富商率先动作,一个赛一个的积极。

修建这些需要大量人力,人手不够怎么办?

当然是请那些从外地到通宁县避难的流民来做了。

那些流民有了正经活计,自食其力,不用啃朝廷拨下来的赈灾款,剩下的钱都被顾玉送到了前线。

除此之外,顾玉还号召流民中的妇女为前线战士制衣做鞋、准备药材、制作干粮等等,和钱一起送到前线。

流民得以安置。

富商出了风头。

朝廷拨下来的钱财不再紧缩。

前线的士兵有了新衣新鞋和干粮。

通宁县很快就恢复了以往的繁华。

这一切全都得益于顾玉掀起的这波奢靡潮。

再见到苏县令时,顾玉解释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朝廷拨下来的银子喂养流民能缓解一时,可长此以往,财政吃不消,那些流民也会产生惰性。”

苏县令彻底服了,道:“顾世子思虑周全,有大智慧,是下官狭隘了。”

顾玉道:“苏县令,我知你刚正不阿,但必要时,脑子得转个弯儿。”

苏县令连连称是。

这一天,消失许久的平沙带着刘大人跟着流民一起回到了通宁县。

两个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比叫花子还叫花子。

刘大人胖胖的身体一下子缩水了好几圈儿,顾玉险些认不出来。

刘大人看到顾玉哭着道:“顾钦差,您可要替我做主啊。”

平沙骂道:“你还好意思哭。”

本来平沙只是顾玉的一个侍卫,万万比不上刘大人这个京都文官,但是他们逃亡这么久,为了活下去,早就不分身份贵贱了。

平沙道:“从南望县出来后,我们到处被人追杀,最开始按您的吩咐,把钱都花了出去。

我本来还有点儿碎银子,可刘大人娇气得很,住客栈要住最高档的,吃东西要吃最好的,我一开始碍于身份,把钱都给他了,可是他转眼就挥霍一空,还引来追兵。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