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赋(23)
朱常宁连忙把证据揣好,一脸得意的瞪了赵康时一眼,志得意满的先行回宫了。
周嘉南看人走了,扶起赵康时,揶揄道:“难为赵大人了,还得假意被这群草包制服。”
赵康时起身平静道:“还好,只是周公公也没跟我说到底谁会来接这块烫手的山芋,我生怕会错了意,坏了周公公的计划。”
周嘉南笑道:“赵大人这样的聪明人,哪里需要什么都说的这么明白。”
入了宫,周嘉南先去回禀了刘千山,让两人在门外等了片刻,随后刘千山出来,对二人躬身道:“殿下,赵大人,陛下让你们进去。”
二人一见成明帝,朱常宁便立马跪下道:“儿臣参见父皇。”
赵康时直着身子跪拜道:“锦衣卫镇抚使赵康时拜见陛下。”
“起来吧。”
成明帝看了朱常宁一眼,冷哼道:“朕竟不知道,这大明江山已经是你朱常宁做主了,朕的锦衣卫你都可以随意搜查了!”
朱常宁连忙跪下道:“父皇恕罪,儿臣是怕有奸人要蒙蔽父皇,这才不得已......,父皇,儿臣有重要证据要交给父皇。”
说完连忙把书信往来和密信呈给了成明帝,成明帝一脸怒气接过,看完脸色更加难看了。
这些书信往来牵连的有钱尚父子,有东厂,也有锦衣卫,这些人若真都追究起来,把他们都处置了,谁来替他处理国事,谁来替他充盈国库,更何况官员贪墨在他看来从来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朝廷少不了清官干实事,也不能没有贪官替他敛财。他们再贪,只要大头归了自己,只要天下不大乱,也没什么要紧的。
本来他也只是想知道浙江跟朝廷到底牵扯到什么程度,哪些人趟了这趟浑水,背后到底都是自己哪个好儿子,然后重拿轻放处置了这件事,谁知道自己这个混儿子居然大闹锦衣卫,现在可好,证据就这样摆出来了,他还能装作看不到吗?他瞪着朱常宁,恨不得从没生过这个蠢物。
“这些东西,你看过了吗?”成明帝指着朱常宁问道。
“回父皇,儿臣仔细看过了,证据确凿,可以……”
成明帝指着他怒道:“闭嘴,朕让你说这么多了吗,你回答是不是就可以了。”
朱常宁连忙闭上了嘴。
“赵康时,这些书信查出来为什么不交上来?”
“陛下恕罪,微臣办事不利,微臣以为这些书信到底都是李廷彬一面之辞,故而想查实再上报陛下。”
书信牵涉的太广,赵康时早就猜到了成明帝根本不可能深究,于是给了他一个台阶下,成明帝心里十分受用,便道:“嗯,这件事朕自有安排,你能想到这些,办事谨慎,很不错。”
说罢走近赵康时继续道:“你考武举是成明十年吧。”
“回陛下,正是。”
“你是朕钦点的武状元,当年破格赐你锦衣卫千户的官职,是因为朕觉得你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你武功好,还会写文章,更难得的是一身刚直之气。如今看来,朕没看走眼,这几年你案子查的不错,又忠心,颇有你爹年轻时的风范,只做镇抚使屈才了,朕今日就升你为锦衣卫指挥同知。“
“臣谢陛下隆恩。”赵康时叩首谢恩。
成明帝转身对刘千山道:“把东厂查案的那个小太监叫进来。”
“是。”
不多时,周嘉南走进来,跪拜道:“奴才周嘉南叩见陛下。”
“起来吧!听说这次案子是你和赵康时一起办的!”
“回陛下,正是。”
“你差事办的不错。”
“回陛下,督公交代过,一定要听赵大人的安排,勠力同心为陛下分忧,都是陛下知人善任,赵大人部署得当,奴才不敢居功。”周嘉南一脸恭顺的答道。
成明帝看周嘉南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面容清秀却少年老成,于是十分欣赏的开了口,“你进宫多少年了?”
“回陛下,七年了。”
“去内书房读过书没有?”
“回陛下,奴才入宫前读过几年书,故而没去内书房。”
“哦,名字是哪两个字?”
“回陛下,奴才名字取自陆羽的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刘千山瞧着成明帝眼中的欣赏之色,便在一旁开口道:“陛下,老奴昨日呈上的东厂折子便是他写的,陛下还夸他字写得比内书房先生还好呢。”
成明帝这才想起昨日东厂那个折子的字体确实颇有柳公权的意蕴,能识文断字又写的一手好字,心中不由得更欣赏他几分,目光又落在这个一副书生相的小太监身上,这样的人在东厂却只能做个小小领班,实在是埋没了,便道:“朕看你长的清秀端正,人又机灵。去御马监吧,做个监官。”